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等心理病徵,在電影創作元素上,早已屢見不顯。
縱觀既往的人格分裂特徵,各個獨立人格之間,
彼此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甚或可能有跨生物類別的情事出現,
但您可曾想過,倘若住在同一個身體的兩個人格,
若是以攣生兄弟的關係存在,會是個甚麼樣的情境呢?
顯然,既然是帶有著血緣關係的兄弟,
與其他人格分裂所不同的,是必須承載著血親之間的相親相愛,
但弔詭的是,在看似和諧的表象關係下,因著共享身體與時間的關係,
彼此間所呈現的零和競爭關係,又處處讓相互之間顯得劍拔弩張。
本片所期欲詮釋的,正是這般既親暱又緊張的情感,
究竟是在手足之情的引領下,讓彼此共生共榮的存在?
抑或因著你死我活的算計中,由怨懟與仇恨取得最終勝利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喬納森與約翰為兩個攣生兄弟的人格,但卻同時成長於同一個身體當中,
為了讓彼此能夠和平共存,於是在心理醫師的設計下,兩個人格約法三章:
每個人格出現12小時,由喬納森於早上存在,約翰則屬於夜晚,
但基於符合個人完整性的社會需求,
規定彼此需要透過錄影,向對方透露自己當日的行蹤,
以便讓另一人知道如何繼續正常的生活,不被他人知道孿生人格的秘密。
另外,擔心出現與陌生人共枕的情況,
兩人也約定只允許一夜情般的性生活的存在,不准正式的談戀愛。
(談戀愛總難免會需要全天候的相處,
如此一來,另個人格必定得面對跟陌生人裝親暱的窘境)
兩個人格表面上相安無事,但私底下卻各自遭遇到生活的瓶頸:
喬納森具有繪圖天分,獲得建築公司的賞識,
老闆希望他可以擔任全天候的正職,儘管喬納森高度感興趣,
但礙於夜間的身體屬於約翰,因此無法接任工作,不免感到鬱卒。
而生性浪漫的約翰,熱愛陽光沙灘等戶外活動,
卻礙於只能在夜晚存在,畢生都無法如願的體驗陽光熱情,
心下不時覺得相當遺憾。
終於,兩人日積月累所蓄積的怨念,
在約翰交了女友愛琳娜之後,成為彼此決裂的導火線。
基於約法三章,約翰不敢告知喬納森自己交了女友,
喬納森在嗅出端倪後,找來私家偵探調查才知道約翰有所隱瞞,
除了斥責約翰外,也主動代替約翰向愛琳娜提出分手。
此舉讓約翰大為光火,該人格一連消失了好幾天,
讓喬納森十分焦急,深怕約翰會像他們另一個攣生兄弟人格一般,
從此徹底從身體中消失不見。
落寞之餘,喬納森重新找上愛琳娜尋求慰藉,兩人並且暗生情愫,
此舉讓重新歸來的約翰顯得不悅,向喬納森提出了人格消滅的要求。
然而,在此同時,心理醫師卻告訴喬納森,
約翰的人格正不斷的茁壯滋長,佔據身體的時間逐漸拉長,
相反的,喬納森卻日益衰老,終將可能被約翰消滅。
基此,面對著如此的兩難境遇,喬納森必須有所抉擇...
故事的結局,頗耐人尋味,彷若導演刻意設計的一道試題。
在表象所呈現的結局中,喬納森剛從約翰人格中醒來,坐在計程車上,
看到窗外的陽光沙灘,示意司機停下來,說了一段感性的話語,
要求司機將話傳給約翰,便宛若自殺式的、把自己的人格給消滅了。
從沙灘上醒來的約翰,在聽畢司機的傳話後,
帳然的搭上計程車,耳邊傳來一段法語的廣播聲,
其要求司機將音量大聲一點,靜瑟的望著窗外聽著。
若從這個結局分析,料想是喬納森擔憂著約翰會被怨念所淹沒,
屆時當自己的人格消失後,約翰從此會帶著仇恨繼續生活,
因此索性選擇犧牲自己,讓約翰體悟他的用心良苦,
放下彼此積累已久的宿願,好好的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不過呢?這看似毫無懸念的結局,卻是隱藏著弦外之音:
首先,見到白天的陽光沙灘,會出現驚喜、並希冀停下來觀賞,
怎麼看都不像是存在於白日的喬納森,所應有的反應,
反而更像是嚮往見到日間風情的約翰會出現的情緒。
其次,學習法語的是喬納森,而非約翰,
因此會希望聽清楚廣播聲,代表著其懂得法語,
那最終坐在計程車上的,則應該是喬納森才是。
倘若是如此,則合理的解釋,
是約翰因著日益茁壯,在強勢佔據了身體的白日時間後,
深感到喬納森即將消逝的危機,因此率先終結了自己的人格,
期待著喬納森可以帶著自己的祝福,好好的活下去。
而喬納森在甦醒後,感念著約翰的成全,
決定接續將帶著約翰的人格共同存在,
讓未曾享受過日間風情的約翰,可以一償宿願。
綜言之,不論結局是哪一種,
活著的,究竟是喬納森或是約翰,
兩個解讀皆指向著人格之間,
是懂得彼此成全,而非相互毀滅的。
顯然在一昧人格分裂之間呈現著扞格關係的認知中,
給出了截然不同的正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