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png

提到信仰,「心誠則靈」永遠是不變的箴言,

意謂著信徒們唯有相信,才能感應到來自於神的庇佑,進而獲得力量的加持。

然而,真的嗎?

儘管立基於「寧可信其有」的懷疑論,

或許鮮少有人去質疑冥冥中神祉存在的事實,

但從結果論來看,神力的授予、乃至於神蹟的展現,

宛若是「集體催眠」般,描繪建構出一幢「虛無的真實」,讓

陷落在催眠狀態內的人們,堅定的相信著所指涉物為真,

究竟其是否真的存在,以及發揮具體的效力,反顯得無關緊要,

畢竟只要願意「相信」,神明便將長相左右。

 

從科學的觀點解析,「夢遊」或許恰可為類似的狀態,作下最好的註解。

曾聽過實際的案例,表示當夢遊者處於夢遊狀態時,

將自己想像成馬戲團的空中飛人,不知怎麼地爬上電線杆,

於上頭像是走鋼索般的,擁有絕妙的平衡感。

但當旁人對其呼喊、使其脫離夢遊情境後,

平衡感的秉賦瞬間喪失,人也一整個滑落至地面,

並對夢遊狀態中的種種,沒有留下絲毫的印象。

端看其特徵,猛然像是變了個人似的,

是不是像極了民俗宗教所謂的「附身」?

又發生於當中的所謂「神蹟」(走鋼索),

則是建基在「相信」(自我認知為空中飛人)的基礎。

 

回顧往昔的恐怖電影,

「毒鑰」(The Skeleton Key)可說是將宗教的「相信」元素,闡述得淋漓盡致的經典。

為了達成鳩佔鵲巢的借體還魂,陰謀者一步步的讓主角相信巫術的有效性,

繼而在其深信不疑之後,憑藉著「相信」,將彼此緊箍在同一系絡的巫術套路,

使轉移大法對其產生效力,達到換體的目標。

換言之,信仰就像是一種輪迴,

當您基於任何理由與其有了連結,從此便進入到其足以操縱個人行為的模式,

順著教義所期欲的指導,不自覺地走上被刻意塑造的軌跡。

 

然而,問題在於:是什麼樣的機緣,讓自我會與宗教產生關係呢?

按本片的意旨,

其實是人們先存有著對魔鬼的畏懼,繼而才衍生出對神祉的想像,

一廂情願的認定神會秉賦著相應的能力,與魔鬼間進行抗衡。

 

但事實上,似乎魔鬼的存在是肯定的,

撇開那些神話上才有的厲鬼,存乎於自然界中的各種生命體,本身便具備著靈性,

一旦成長過程中有所委屈,箇中的怨念,在亡故後即轉化成戾氣,變成所謂的「惡鬼」。

面對暗黑勢力的襲來,人們的恐懼,驅使著自己去相信神祉的傳說,

如此一傳十、十傳百的頌揚,宛若集體催眠般,從而有了力量。

無論該力量是憨勇的抵抗惡勢力,抑或真有冥冥中的天賦神力,或不得而知,

但其結果卻讓人們從而有了直球對決邪惡的膽識,這或才是信仰真正的價值。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以準紀錄片的型式拍攝,

風格上頗類似經典的「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

透過對箇中人物的訪談,一步步的將恐懼帶給觀眾,達到漸入驚悚的絕佳效果。

貫串全片的核心事件,乃薩滿巫師「尼姆」的姪女「敏」,疑似遭到附身,

尼姆起初以為是巫術的繼承者出現,

巴揚神準備從自己身上退駕、進入敏的身體繼續救世的使命,

但後來才覺察到不對勁,敏其實是被好幾個周遭環境中的惡鬼纏身。

 

為此,尼姆打算找來法力更加強大的巫師,兩人一起聯手施法驅魔,

卻沒想到在擺設法壇的前夕,尼姆離奇死亡,

讓驅魔功虧一簣,所有人幾乎悉數遭到惡鬼殲滅。

故事最終,秀出尼姆最後一段訪談內容,

面對著厲鬼的強大惡勢力,她語重心長的說著「

其實我也不知道,究竟巴揚神是否真的曾經附身在自己身上」

語氣間對於堅實信仰的懷疑,或許就是其之所以亡故的原因吧!

 

人們總是相信著「有鬼就有神」的論調,

這毫無疑問的具備著安定人心的功效,讓大家免於魔鬼纏身的恐懼。

但倘若如本片的演繹,世界上「只有鬼、沒有神」,

當對於神明的信仰瞬間崩潰瓦解,則厲鬼將以何種優勝者的姿態,

侵蝕著人們的心靈、誘發內心無比的恐懼呢?

為免落入群魔亂舞的境遇,

致使人們縱然明知神的不存在,也得自欺欺人的選擇「相信」,

因為只有信了,才會有力量。

箇中「明知無,卻說有」的矛盾情境,

或許正是宗教最讓人弔詭的緣由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