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 2021-06-15 11.02.39 AM.png

紓困案,您領到了嗎?

如同各方社團極盡遊說之能事,希冀被納入疫苗的優先施打名單般,

正在審議中的紓困案,同樣面臨著「僧多粥少」的窘境,

立基在不同的立足點,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需要被紓困。

然而,紓困預算的編列,卻大抵依循著去年的邏輯,

以「政府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理路,

企盼起到「下滲式經濟學」的成效,讓資源發揮最大化的助益。

 

儘管立意雖佳,但卻流於掛一漏萬的「殘補」,

否則近日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群體,

包括兼職教師、NGO工作者、面臨「畢業即失業」的應屆畢業生、

領有居留證的外國人...都期待能夠被紓困的關愛眼神所青睞。

 

不禁在想,與其像現在這般亡羊補牢的將紓困範疇擴增再擴增,

推衍至極,究竟跟「通通有獎」的「普發」之間有何差別呢?

當適用對象一再被增列,那些沒有被納入的「紓困孤兒」,

不是益發存有相對剝奪感麼?

 

更況,平時的企業形象,從來都不是被認知為會善待勞工,

怎麼到了生死攸關的疫情期間,

又相信他們會遵循「企業挺勞工」的道德呼籲呢?

試想,假若為因應三級警戒,

企業要求勞工以特休假先行支應停工時日,

則政府發給企業補貼勞工薪資的預算,豈非變相成為企業實質受惠,

而未用至勞工實質的薪資補貼,畢竟特休假本就該支薪,不是麼?

這例子或只是冰山一角,公司的人資部門可都不是吃素的,

要讓紓困直接進到公司口袋,還難麼?

 

坦白說,疫情蔓延期間,每個人都有困難,只是困難的樣態不一而足,

有些甚或是隱形成本,而無法存有單據可供申報。

就以「停課不停班」為例,多少父母必須將子女請託爺爺奶奶照顧,

雖說親情無價,但沒拿點生活照顧費作為補貼,說得過去麼?

如此難道不算因疫情造成需要紓困的情境麼?

當然,該問題在學齡孩童普發一萬之後得到解答,

但這也間接印證著,紓困理由尚有萬千,

政府根本無力忖度每個人所需要的面向,

則透過排富門檻、篩選掉極富者的普發方式,

交由普羅人民自由運用,才是最佳的資源配置吧!

 

紓困預算現正審議中,但經過各方勢力競逐後的最終版本,

相信已與設立排富門檻的普發沒啥兩樣,

實不懂為何不以普發的處理。

難道,真的只是流於詞彙上的意識型態呢?

就像「普篩」叫「廣篩」、

「方艙醫院」叫「加強版的集中檢疫所」、

當紓困案納入了所有未被考量到的紓困群體,這不就是「普發」了麼?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自由時報電子報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