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未見趨緩,即將到來的端午連假的返鄉人潮,
成為眾人聚焦的防疫重點,
社群網站中盡是流傳著以道德勸說呼籲人們切莫返鄉的圖卡,
甚或還祭出獎金「懸賞」,企盼大家一起揪出趴趴走的傳播者,
隱然的將執意返鄉的群體貼上「防疫破口」標籤。
誠然,病毒蔓延期間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無論對個人或大眾而言,都是未知的風險,
但比較耐人尋味的是,
縱使在社會瀰漫著「端午返鄉就是背叛」的氛圍下,
仍舊有近十萬張的訂票數量,
這些人難道真的都如此背骨麼?其實未必盡然吧!
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倘若現階段仍在台北工作,
當宣布三級警戒,幼兒園必須關閉之際,
因著孩子必須照顧的原因,必然將他們往中部的老家送,
請託爺爺奶奶代為照料,等待週末假日才返鄉接替育兒的工作,
畢竟父母年事也高,週間願意幫忙已是萬幸,
又怎麼可能將假日帶孩子的工作也丟給他們呢?
如此推想,與我相仿情況的上班族必然不少,
在工作總是不可能永遠居家的情況下,
停課不停班也只能藉由諸此安排來勉強度過,
則連假返鄉便成為無奈、卻不可或缺的選擇。
徒然的將這些人視之為防疫破口般的獵巫,真的合理麼?
寫下這些感想,只是想表達政策背後應該存有更廣泛的考量,
甚或得服膺著在地職場文化因地制宜,以台灣為例,
總覺得「停課不停班」就是個最糟糕的決策。
表象上以「防疫照顧假」作為看似合宜的配套,
但試問哪個人敢一請再請、直到疫情趨緩呢?
或不支薪的照顧假,對於經濟不寬裕的家庭,又能夠撐多久呢?
政策的細膩度,體現著政府高瞻遠矚的能力,
面對當前的困局,換個執政團隊會更為從容麼?
端看檯面上各政黨的應對,顯然未必。
然未盡周延的各種急就章,
距離當初所謂的「超前部署」,實在頗為遙遠。
*如今回想,很是感謝之前的老闆,
在小兒子出生之後,等待托嬰名額的日子,允許在家上班,
而後隨著疫情爆發,又同意自己提早下班,以避開捷運龐大的人潮。
但這樣懂得體諒員工家庭情況的老闆,在台灣,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