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101學年度碩學士班畢業典禮-戴勝益董事長致詞---YouTube

錢不夠跟爸媽要?唐立淇批戴勝益:你晉惠帝嗎!----YouTube

 

日前王品集團董座戴勝益在出席中興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致詞中,

因一席"賺不到五萬別存錢","只賺三萬再跟爸媽要兩萬"的說詞,

因起了社會與論的譁然,並認為這一番"不食人間煙火","啃老族"的言論,

不僅衝擊著台灣的金錢價值觀,更凸顯出這種富家子弟的乖誕言論.

在不敵與論的連番壓力下,在最近的一次公開演說中,

已經就其先前的說法,進行了相關的修正.

(媒體的力量終究還是相當的強大....)

我想,連續幾日的相關新聞,網路與媒體早已罵翻天,

似乎也不差我這一個,基此,本篇打算用比較相對的角度,

來看看這些言論本身的用意與問題之所在.

  

首先,其實從近幾年來的一些新聞事件中,

逐漸的發現到一個令人擔憂的社會現象:

一個"因階級而廢言"的社會正在成形當中...

就自己的理念而言,台灣階級意識的成型,

是令自己感到相當興奮的,

這代表著台灣可以逐漸從過去虛無的統獨對立

(之所以虛無,乃因為再多的爭論,也無助於改變台海現況),

而轉向以經濟議題為焦點的政治社會競爭

(這是個人碩士論文的論述重點....).

但相對比較遺憾的是:

台灣的階級意識的型態,似乎正走向一種趨於固化的險境,

這種階級型態,對於民主國家而言,好像並不怎麼常見.

我們比較期待的,是各個階級能夠在政治權限上各有立場與支持,

但彼此卻能夠在同一個民主制度下,相互的交流與競爭,

最終去蕪存菁,讓整體社會得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然而,現在所呈現的趨勢,是進入了一種"因階級而廢言"的型態,

很多言論發表出來,大家其實不太在乎其人說了甚麼,

而是先行檢視他的社會地位與特徵,而後據此作出正反評斷.

就像先前政府在進行一系列的軍公教改革的過程中,

舉凡軍公教方面有任何的言論,不論其說法有無道理,

都會被大家歸類為是在為自己的權利捍衛,是種自私的表現而已.

如此的做法,不但無助於釐清事件的本質,

某種程度也將有害於民主社會的昇華.

(就拿此次的戴董案例來說好了,

很多人說他生意失敗後還能回家拿兩億再投資,

這種富家子哪裡懂得存錢的重要,故認為他的言論是謬論連連.

但換個角度想,就算給你兩億去投資好了,

能夠將該資本,做到像王品集團這樣規模的企業,又有多少人呢?

由此至少證明了或許其人在他的富家子弟背後,

還是有一些能耐存在的吧...)

  

其次,或許是因為此番演講的爭議實在太大了,

最近看到中興大學官方將整個演講內容配上字幕上傳

(詳見文章中的第一段影片...),

撇開那些令人聳動,標新立異的言詞,

基本上個人覺得他的演說重點,

其實在於"充實自我"與"擴展人際關係"兩點:

畢竟在現代的社會中,每個人時時都需要自我提升,

否則便很有可能被社會的資訊洪流所淘汰.

但許多充實自我的途徑,都需要一定的費用,

故他認為寧可將那些本來欲存下來的金錢,

用在提升自己實力的面向,

也許能夠更加的將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

其次,誠如一家人力銀行所說的:

現在的求職,80%大多是仰賴一定程度的人際關係而來.

顯然,人際關係在今日的社會當中,還是不可或缺的,

和先前講到的第一要點相仿,倘若自己只是執著於存錢,

將各項需求降到最低,不敢出門,不敢有任何的社交活動,

試問又如何的去拓展自己的人際生活圈呢?

我想,以上或許才是他所希望鼓勵年輕學子的內容,

但可惜的是,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讓媒體給斷章取義,

也讓整個演講頓時失了焦,徒增不少罵名.

(我覺得,媒體最喜歡搞這樣的分化伎倆了,

今天看到一則台北市環保局招考垃圾車駕駛的報導,

有一千多人報名,其中兩位具有碩士學歷,

事實上比例也占不到1%,結果媒體所下的標題是:

"碩士搶開垃圾車,北市錄取率僅3%",

儼然又是媒體一貫唱衰學歷的手法罷了....)

 

當然,儘管戴董演說的立意或許良善,

但我覺得其中還是有些值得商榷的論點.

基本上,我覺得人脈的經營,應該更像是賺錢,而不是花錢,

(花錢所經營而來的人脈,某種程度不就是"酒肉朋友"嗎?)

也就是說:人脈的經營,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用到金錢,

更多的,可能是因自己的能力而來的人脈,

就好像是賺錢一般,用自己的勞力或才能,換來連結社會人脈的機會.

人脈,就好像是一種無可量化的財富一般,

他不像金錢一樣,可以明確的定出價值與價格,

但往往一旦有著這樣的人脈經營,在人生未知的某個時間點當中,

也許就會成為讓自己生命得以提升的難得財富.

就像這兩天嚴長壽先生所一再宣揚的"義工"觀念相仿,

做很多事之前,不要先去看到那有形的報酬,才選擇做或不做,

而是該一股腦的就這樣栽下去,因為只有做了,才會有收穫,

收穫是有形的金錢,抑或是無形的人脈或經驗,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去做...

  

有時候,還是不免覺得現代人都把許多的事件給標籤化,

彷彿一個標籤,就是一種思想,

完全都不想再去思考其中更為深層的意涵...

就拿此次的事件來說好了:

一個"啃老族"的標籤,就可以將這場演說罵得狗血淋頭...

但倘若願意深究的來看,啃老族也並不是只有一種:

情況1.啃得萬分羞愧的啃老族:

對這種人而言,啃老指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背後有著等待起飛的既定目標.

(戴董演說中所講的比較像是這一種...)

情況2.啃得心安理得的啃老族:

仗著家中有錢,覺得怎麼揮霍也無所謂,

也不覺得這樣的做法有甚麼值得反省的.

情況3.啃不到還會拳腳相向的啃老族:

這種不用解釋了吧...社會案件經常可見...

 

之所以會作以上簡單的分析,

純粹只是希望大家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

能夠用更寬更廣的角度去思考,

而不要陷入了媒體那種標籤化的迷思.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