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令人驚艷的兩岸合作電影,劇情曲折離奇,
當中翻轉的梗亦恰到好處,符合著全片劇情的演進,不至於太過跳tone突兀。
鑑於破梗爆雷恐影響大家觀影的興趣(但其實片名已然是最強烈的提示梗...),
本文擬從兩個無涉情節,但卻係屬電影核心的面向,略作心得分享。
首先,近期分別觀賞「親愛的房客」與「緝魂」,搭上近年的電影潮流,
同性間的情感糾葛,總是若有似無的被編入情節之中,
仿若不論什麼樣類別的電影,
只要嵌入著同性的素材,就合乎當前的台灣價值。
然較令人遺憾的是,相關議題的勾勒,泰半皆是建基在社會事件的演繹中,
所呈現的,往往是負面發展的居多,
要麼就是悖離倫常,要不就是生活境遇的不堪,
絲毫不存在光明幸福的態樣,未能從中給予該族群美好的願景想像,
反倒可能淪為向來對同性不存有好感者,
用以作為負面的廣宣教材,真有正向的助益麼?
誠然,可以理解編劇所希冀的,是點出同性戀無法對外言說的苦衷,
那種缺乏著出櫃的勇氣,往往使同志們在歷經感情不順遂的情況下,
進而糟蹋了自我本該幸福甜蜜的人生。
然而,就「歧視」這回事而言,
到底社會得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不被認為存在著歧視呢?
簡單幾個人的酸言酸語,幾篇充斥負面偏見的報導,
難道就令同志們再三怯步,
寧可捨棄最愛而就大眾的眼光,與自己全然無感情的陌路人攜手一生?
若說是社會的魯蛇階級,也許莫敢忤逆道德判準行事,
擔憂淪為更加被歧視的弱勢族群,
但當自我功成名就,獲致社會俯仰尊重的位階,
為何不能大方的說出同志的性向,主動攜手伴侶出櫃,
這是我所無法理解的,或只能證明,這份愛或許還不夠堅實吧!
其次,本片中另個核心演繹,是來自於真情摯愛的表現。
不論是女警對於癌症末期檢察官丈夫的付出,
抑或是劇中命案企業家當事人的感情糾葛,在在都傳遞著一個重要的訊息:
「如果換做是你,相信你也會做同樣的決定」。
愛情貴在互相體諒,單方面的愛戀都不可能長久,
唯有懂得彼此人生抉擇的苦衷,才能無愧的說,自己是真正的愛過。
回到電影情節,
正氣凜然的警察作偽證需要勇氣,
消除他者生命更得有強烈的動機支撐,
乃至於重新的與最陌生的摯愛重溫舊夢...
這些劇中所呈現的情節,
倘若沒有深刻的愛戀作為後盾,相信會是無法企及的任務。
本片特別以「科學量化的借屍還魂」作為詮釋主題,
說明著表象可操作化的環境都是虛無,骨子裡的人性是否依舊才是實在。
或許正期欲告訴人們:
變易的,是物換星移的外在,不變的,是彼此相愛不渝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