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連串政壇的論文風暴,
讓曾經深陷「論文難產」的「研究僧」們都相當有感,
心下或總有不平,不免恨得牙癢癢的,
為何有人就是可以如此膽大妄為的輕易撈到學位,
而自己卻得流失珍貴的膠原蛋白、嘔心瀝血的還未必寫得出。
到底「抄襲」(參考?)的程度嚴不嚴重,
其實走一遭國家圖書館便可知曉,
在碩博士論文專區,一整排十幾台影印機一字排開,
絡繹不絕的影印人潮,充分反映著論文產業有多麼興盛。
按現今學子們對追求學識的「節儉」性格,
倘若只是參考一兩句話,有需要如此大費周章的整本複印麼?
動機為何,眾人皆知,或唯獨教育部還在裝傻而已吧!
抄襲事小,代筆與學位濫受更形嚴重。
身旁就有兩個擺明的案例,
一是自家親戚,念個EMBA在職專班的學位,
居然要求公司內的碩士員工組成群組,
為其撰寫報告與論文,如今也順利取得學位。
另一則是前同事,或未來有志參選,
堂而皇之的說著某校有五年一貫學程,
他只要取得碩士、並直升博士就可休學,
則未來選舉公報上頭銜便可掛上「博士修習中…」的字樣。
商界與政壇如此玩殘學程,
教育部居然還能如此顢頇的視若無睹,實開了眼界!
誠然,理解在少子化的當下,
大學招生已顯不易,引致於財務狀況普遍不佳,
於是乎藉由在職專班、推廣學程來授予學位,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財源。
這些學位就仿若市場中的商品,
既然消費者繳了學費,學校方就必須保證其學位的取得,
純然交易的行為,已然早已悖離了教育的初衷,
似乎有沒有真正習得智識已不重要,拿到頭銜才是根本的王道。
究竟這是不是國家所企盼的高教素質,
相信在新課綱中注入「素養」元素的教育部,應該最是了然於胸吧!
不敢改,只是延緩高牆傾圮的速度,
那還不如斬立決、汰弱留強來個痛快,
該是教育部「報復性」清查學位論文的時刻,
當然,可先從清查政壇中的諸位「賈博士」開始。
建議未來應於選罷法中規定,凡參選公職者,
選舉公報上所載明的學位論文,皆必須接受學術倫理的檢驗,
透過當今的大數據比對軟體,來判定論文的真偽,
畢竟敢做就要敢當,想要光環就得有內涵,
這才是政治人物應有的典範吧!
#教育部高教司銹蝕的大刀該動起來了
#論文代寫都已經成為一條產業鏈了_只有教育部抓不到
#全面清查政治人物學位論文_不知會是甚麼殘酷的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