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健保費率調整的議題再起,

看來健保議題在立法院下個法案會期將是重中之重的改革,

大家或該預先「超前部署」,集思廣益的思考,

究竟有哪些環節是亟需要改變的呢?

 

先聊聊自己的觀點吧!

儘管現階段所披露的調整方案,除了通案的費率之外,

盡皆與重大傷病及罕病等群體相關,畢竟從財務統計析之,

該群體的支出確實佔了健保相當高的份額。

但曾對此有所涉略便可知悉,罕病醫療動輒上百萬,

若頓失健保挹注,那與等死毫無差異,

國家似乎不可能冷眼視之,畢竟人權是至高的價值。

 

而重大傷病者也不單僅是表象的醫療給付,

有些病徵促使個人無法融入社會、更遑論謀職工作,

縱然坐擁萬貫家財,亦難保有坐吃山空的一朝。

換言之,藉由調整該族群的給付標準,

企求健保財務更趨健全,顯然不盡恰當。

那麼,究竟哪些面向該率先修正呢?

 

我不以精算的數據、而從民眾日常就醫的習慣切入,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屢屢到大醫院就診,最惱人的環節是甚麼呢?

就個人的經驗,看診前的衛教課程,是我認為最無用的程序。

大醫院候診時間本就冗長,無奈卻每每得在實際就診前,

總是得先上衛教課程,每回都得聽著營養諮詢師聊著相仿的資訊,

更況那些資訊,其實在網路發達的當下,早已垂手可得,

卻仍舊得乖乖守候,效益極低,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值得商榷。

 

誠然,我不否認「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國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超前部署,往往能為健保省下後期的高額開銷。

但該著重、該給付的,應是各式更先進的檢測項目,

讓民眾得以預先知悉未來罹病的機率,而不是將經費用在建置衛教課程體系,

反覆叮嚀求診者已知的事項。當初衛教體系的建置方向顯有謬誤,

但如今若希冀調整,相信縱然是「你不可違逆的時中」,也無從力挽狂瀾,

畢竟當中攸關著龐大從業者的工作權益,砍掉重練還不跟你拼命麼?

 

其實改革最艱難的,終歸還是在於「人」的因素,

民眾捍衛個人權利無可厚非,

但政府從宏觀的思考佈局,卻不容有鄉愿的餘地,

真該大刀闊斧改革的,就不該礙於利益團體的壓力而屈服,

勢必得從合情合理的方向切入,朝著必須執行的政策趨向前進。

 

既然當初的年金改革都能在既得利益團體的針鋒相對下悍然為之,

面對缺口更顯龐大的健保財務調整,就更不該有屈服的理由。

健保轄下的醫藥界,有多少是因著政策作多而衍生的體系產業鏈,

在財務艱困的當前,真該好好的盤點修正,讓醫療回歸到治療的核心才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