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相信沒有會存有質疑,
但認知是一回事,該如何具體演繹又是另種藝術。
過往,形容母子間的情誼,泰半藉由正面表述的方式,
講述著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歷經幾多的妥協與委屈,卻絲毫沒有怨言。
或說確實感人,但總覺得未能忠實的詮釋母愛箇中的精髓,
畢竟當中種種顯露的養育之情,多數可能係受到傳統道德倫理觀的影響所致,
是規則告訴為人父母者,理當對孩子存有愛護之心,
而非出自由衷之情,在愛的層次上總是差了點。
觀賞本片後,頗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期欲詮釋母愛至高無上,
得從負面、甚至是陷落恐怖情境來加以掩飾,才真夠傳神。
畢竟正常狀態下,母親的慈愛行徑,
顯然是受到道德與理智約制的結果,或許同樣是無私的不自覺,
但那僅是服膺規則的表現,而非打從底心想著捍衛孩子的周全。
唯有當自己陷入理智斷線、發狂式的任由獸性爆發凌駕個人心智的危境,
卻仍然在母性的映照下,體現最無私的大愛,
即便得犧牲自我而保全孩子,亦在所不惜,
這才堪稱刻劃出人性下的母愛光輝。
毫無疑問,本片儘管是恐怖電影,
但相信真正令人驚艷的,是其中所述說真摯的母子情誼。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從警方在一架被劫持的班機中救出一名小男孩開場,
在警方的詢問之下,小男孩開始講述整個劫機的經過。
他與母親原本準備搭乘班機前往紐約,
母親看似患有白血病,準備赴美進行換血醫療,
卻不料遭到恐怖分子挾持班機,在眼見孩子恐遭受危險之際,
母親忽然化身成為狼人,展開一連串與恐怖分子間的搏鬥。
過程中,雙方互有攻勢,但卻隨著被咬的乘客越來越多,
最終幾乎所有人都成為狼人,等帶著夜晚的來臨,準備狼性大發。
接續著鏡頭回到過去,回想著母親何以成為狼人的過往,
原來也是遭到深山小屋隱居的狼人襲擊後病發,
她在小屋終獲得抑制狼性的藥劑,但數量終究有限,
讓她不禁擔心自己的獸性會發狂的對孩子下毒手,
才決定藉由換血的方式,徹底洗去狼人的基因。
最終的場景,符合著本文所說的「母愛完美詮釋」,
母親在面臨生死攸關之際,
孩子割著手臂,餵食自己的鮮血讓母親續命,
但鮮血喚醒她的求生意志、卻也讓獸性開始誘發,
衝動的想直接咬下孩子的手臂,不過最終還是忍住,
寧可自己性命垂危,
也要抵抗底心難以遏止的獸慾,藉以保護兒子的周全。
那種「寧死不吸」的自抑,無疑散發著最燦爛的母性光輝。
無奈,這結局卻不是母子情深的happy ending,
陷入到人性與獸性矛盾的母親,
始終記著深山小屋狼人父親所叮嚀的箴言:
「邪惡不能傳播,我們必須阻止」,
想及整架飛機都載滿狼人,
倘若順利降落,則狼人出盡將危害人類社會,
於是示意兒子在降落之際,就引爆炸彈除惡務盡。
兒子果然聽從母親的命令,在眼看母親已經不再存有人性的情況下,
如實執行計畫,讓人類倖免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縱觀電影的故事發想,直覺得超有創意,
能夠將狼人、劫機等驚悚元素,
完美的融合在詮釋母性慈愛的柔性情節之下,
彼此交互作用堪稱完美,
是少數同類型電影中、看完不會感到虎頭蛇尾的佳作。
唯一比較可惜的是,
電影早早就破了梗、甚或可說從海報設計就透露了最精彩的謎底,
其實母親換血不是治療白血病、而是為了洗去狼人基因的梗,
應該要想方設法押後處理,
越是到接近結局才破梗,越能夠增加故事的懸疑驚悚程度。
當然,這種情節設計並不容易,
畢竟這部電影始終還是以駭人動作為主,
走的是傳統類喪屍電影的格局,
能夠將劇情的細緻度處理到這種程度,已然相當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