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頭9月接閣揆? 賴清德:媒體編撰的--YouTube
賴神接任行政院長的傳聞也不是第一次了,但近期在媒體繪聲繪影,
指稱林全院長將接棒即將退休的彭淮南擔任央行總裁,
懸下的院長人選,便由台南市長賴清德接任.
這看似再完美不過的安排了,故且不論其是否真會成真,
我個人較為好奇的是:何以類似的傳聞,時不時的就會重新被炒作一波?
若要我說個答案,我會認為那是出於一種"築夢效應"使然,
畢竟當政府民調低迷之際,人民總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一道看得見希望的曙光,
放眼望去,在台灣現階段的政壇中,能夠存有如此光暉的,大概也就是賴神了吧!
正所謂"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當夢醒後,是否希望依舊,那就未必囉!
猶記得去年在美國總統川普當選的那一刻,自己曾寫下評論文章: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勝出--"誰來做都一樣"的政治氛圍逐漸在全球蔓延"
當中所提及的觀點,乃認為當代人民在看待政治事務時,
普遍陷入到一種失敗主義的思維,總認為當前自己所面臨的困境,
其實任哪一黨哪一人當選,其實根本都解決不了問題.
基此,人們不再相信資深,相信專業,而是認為誰來當都一樣,
在此情況下,誰能更予更多的期待,編織更多的希望,展現更多的清新,
便成為決戰中引領致勝的關鍵因素...
法國的馬克宏勝選,不也是差可比擬的例證麼?
論政治資歷與學養,勒朋會不如他麼?
若非"希望(hope)"的口號打動法國人民,初出茅廬的新秀,又如何突圍而出呢?
回到國內政治,既然勝選都得靠賣夢求贏,
低迷的民調期欲提升,當然同樣也需要仰仗清新牌來沖喜.
從傳言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到今日的行政院長,
說來悲哀,相信賴市長被相中的理由,
或許不是市政經營的領導統御,也非連任高達七成支持率的南霸天形象;
真正的原因,極可能是在賴神的神格化形象下,所能夠帶給人民的新希望吧!
這種希望氛圍的營造,無涉專業性,只要人民認了你是盞明燈,那就行了.
林聰賢自爆害破局?傳由交長改掌勞動部│三立新聞台--YouTube
類似的情境,其實約莫半年前也才剛發生過...
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年初隨同蔡總統訪問友邦的林聰賢,一再被總統稱讚為幹才,
在挾著宜蘭經驗的高人氣形象下,無疑給予了當時陷入民調低迷泥沼蔡政府一個沖喜的素材.
是故,其入閣擔任的部會,
可以從最初的衛福部,交通部,轉換到勞動部,最後再從勞動部來到了農委會,
一時之間,好像林縣長真神人也,交通,勞工,農業專業樣樣行,根本就是文武全才.
由此可知,閣揆與閣員的更易,在乎的根本不是繼任者是否有適任的才能,
而僅僅是為了讓民調持續下探的政府,來上一劑強心針罷了!
基本上我個人接受了輿論中對於賴神可能同意接任閣揆的原因:
在唯恐成為"民進黨朱立倫"的情況下,參選新北市長的可能性已趨近於零,
接下來在2018卸任市長之後,期欲維繫政治能量的職位,
大概也就剩下民進黨主席的位子了.
但以現在黨政合一的態勢看來,黨主席一位,誰敢與蔡總統爭鋒呢?
於是,最終若選擇接下閣揆,或可說是理性抉擇下可被預期的選擇,
但著實也下了一招險棋,因為根據過往經驗,行政院長折損率之高,
不知已讓多少接班人的政治生涯折翼,賴神能否憑藉神力突圍成功,後續可期.
倒是自己覺得比較納悶的是:"做不好,就換人做"
不是民主政治中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麼?
為何選上四年,就一定得綁定八年,讓同黨的競爭者只能乾瞪眼,
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再攀政治巔峰的機會,隨年華老去而趨於黯淡,
這符合民主嗎?
同志與選民何時能心存"當仁不讓"的心態,讓最優秀者勝出,
則政治才真有改變成真的可能.
(當然,隨為的"優秀",本身也可能只是一場夢...
讓人民始終在政治場域中買夢,而未曾可能從夢境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