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瑪麗亞怎能當老師」遭到外界撻伐後,
韓國瑜市長昨日在暢談青年政策直播的場域中,
一句「鳳凰都飛走了,進來一大堆雞」的說法,再次引發外界議論。
儘管其個人事後以「開玩笑」、「我也是屬雞的」企圖自圓其說,
然恐怕都難逃輿論與對手的抨擊,讓當前已經趨於險峻的選情,更加雪上加霜。
對此,個人認為,就一個可能擔任國家元首的人物而言,
雖說已進入民主時代,但「君無戲言」仍舊該是古今皆然;
倘若一位總統老是以如此揶揄式的言詞發表國政,是否涉及歧視尚在其次,
然似乎已然失去了最高領導人所應有的格調。
試問,大家是否能夠想像,讓一個跳樑小丑般的人選,來帶領國家人民前進麼?
其實,在選民的意向上,選擇的要素,往往不在於所謂的政策牛肉;
投票更多時候是一種直白感覺的投射反應,一種對個人人格信任的讚聲,
打從心底的認為這個人適格擔任國家大位,就這麼簡單而已。
基此,假若期欲謀取大位者,未能做到謹言慎行,
總還是拘泥在傳統組織動員的泥沼,
自恃能在順風中戰無不克,恐怕就要因此失望了。
至少就我看來,這一票要投給說出「鳳走雞來」的韓市長,
實在投不下去,畢竟壓根怎麼看就不覺得他像是個總統。
換言之,立基在準總統的角色,「鳳走雞來」的發言自然是一種絕對的謬誤。
就好似公司的老闆一般,每日無情的指責下屬的不是,
甚至對屬下不時祭出羞辱式的人格抹煞,試問誰會心悅臣服的逆來順受呢?
心下絕對都存有忿忿不平的怨念,又怎麼可能會盡心盡力的在工作崗位呢!
同樣的道理,外籍勞工進入台灣,縱然確實如韓市長所言,
以貢獻勞動力的工作屬性為大宗,
甚或有許多是從事已找不到台灣人願意投入的3K產業
(指工作場域屬於「骯髒」、「危險」、「辛苦」的性質),
但倘若真的缺少了這些勞動力的及時雨,
則我們所倚重的工業、乃至於長照領域,都將立刻陷入到停擺的境遇。
基此,站在一種「脣齒相依」的夥伴結構關係,從國家領導者的高度,
道出類似的貶抑之語,當然是種失格,
對於付出青春體力挹注台灣經濟成長的外籍勞工而言,多少也是一種傷害。
然而,從另個角度析之,如果將此番言論置放在政策討論的場合,
是否真需要給予如此嚴厲的譴責,就有緩頰商榷的餘地了。
儘管「鳳走雞來」讓人聽了確實不舒服,但還原談話時的情境,
是在暢談青年政策的場域,
其實也只是用以表述當前台灣人才流失的堪憂處境而已。
(誰叫幕僚明知韓市長口無遮攔、快人快語的性格,
還要選擇搞直播,才會讓政策討論成為公開談話,
假若採事後再剪輯模式播送,也許今日就不會引發此番軒然大波了)
按語意解析,「鳳」指的是高階、「雞」則意謂低階,其實只要隨手google一下,
每每在勞動部新聞稿、抑或是相關學界的論著中,提到我國當前的人力情境,
同樣也都普遍的以「高出低進」作為論述詞彙。
試問:難道「低」指的就不是外籍勞工,用「低」就不涉及到言論歧視麼?
若按同樣的標準,
是不是那些曾經寫過「高出低進」的著作者,都需要向廣大的外籍勞工致歉呢?
既是描繪相仿的情境,假若「鳳走雞來」等同於是「高出低進」的俚語版,
則抨擊約定俗成的俚語,堂而皇之援引同樣意涵的詞彙,
難道就沒有一種居高臨下的睥睨心態麼?
總結而言,回到最初的說法,同樣的一句話,
因著角色與場域的差異,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涵指涉。
作為公開談話、甚至於是準總統格局的發言,「鳳走雞來」毫無疑問是失言,
謙卑的出面道歉尋求人民諒解才是上策,再三硬拗的結果,
非但無助於釐清真實,反而自失作為領導者的適格性,實為不智之舉。
然而,如果是在政策論辯的場域中,
「鳳走雞來」不過就是「高出低進」的同義詞,
講述的只不過是台灣當前人力現況,本質上又何來貶抑之說呢?
無奈,本次事件發生在對外直播的場合,
確實是屬於公開的言論,坐實了失言的指控,著毋庸議。
*本文同步刊登於"風傳媒:讀者投書"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5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