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就是米家】官方中文預告(HD)---YouTube
"全家就是米家"近來廣告打得超兇,到處都可以見到這部電影的訊息,
由於片中有自己挺喜歡的,電影"彩繪愛情"的女主角艾瑪羅伯茲(Emma Roberts),
於是便趕在第一時間前去觀影,儘管自己並不是太喜歡這種美式的低俗喜劇.
不過呢...觀影後的感覺還不錯,雖然很多對白很賤,
笑點也不是隨時出現,但總能夠在適當的時候,起到一個點睛的作用.
而故事的劇情,也可說是別出心裁:
故事乃敘述一個販毒者因著積欠上游大筆金錢,
所以依循著上游的指示,到墨西哥載運一批毒品,
為求安全的度過重重的安檢關卡,他突發奇想,
認為只要能夠偽裝成一個家庭出遊的甜蜜模樣,就可以有效降低相關安檢人員的戒心,
所以他找了脫衣舞孃的鄰居當老婆,樓下宅男當兒子,還有一個逃家的少女當作女兒,
一行四人就這樣組成了冒牌的家庭,開始了一連串的運毒冒險經過.
首先阿,其實看到這個劇情,讓我第一個想到的,
是多年前周星馳演過的一部電影--情聖(The Magnificent Scoundrels)
同樣因為欠債而需要騙人,
同樣的用一群不相干的騙徒來組成家庭耍詐術,
不過不同的在於,情聖中是兩組人馬相互欺騙,
彼此相互鬥智的互動與對白,顯然要更為有趣許多.
對這類型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還不錯啦...
(呵呵...這部電影雖然也有點低級,但卻是自己還挺喜歡的一部經典)
恩...前幾天才剛看過同樣以低級笑料取勝的"大尾鱸鰻"(David Loman),
比較起今天這部"全家就是米家",我覺得,
就同屬低級笑料的電影來說,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差異:
台灣多半喜歡用諧音來做文章,尤其是台語的諧音,
這種笑料,懂台語的會覺得既親切又好笑,
但不懂的,可能就完全不認為有甚麼好笑的...
(甚至有時可能還會惹來低俗語言是否存在地域性認同的爭議...)
而典型的美國低俗喜劇,就像辛普森家庭一般,
訴求的點,往往都是以性(sex)做為出發的題材,
像這部電影當中,為警察口交換通關,兒子的蛋蛋被蜘蛛咬了,
老夫妻互訴房事不睦,以及教導處男如何親吻,
還有安妮絲頓的那場脫衣舞蹈秀...
(電影廣告的取向,都以該場脫衣秀為主打訴求,
但或許自己本來就不喜歡她,所以也沒甚麼特別的感覺就是了...)
性阿...隨著"性"而起的笑料,總令人有種奇妙的違和感,
一方面確實挺爆笑,
但另一方面,又不免讓人覺得這真是沒甚麼水準的橋段,
不過,不可諱言的,總是都達到了喜劇所應有的喜感表現.
至於這部電影的觀後心得,我覺得,
就像我先前曾經寫過的一篇"時事評析文章--是認養的又如何"相仿,
首要的大哉問,就是:
家庭究竟是天生使然?還是後天人為建構而成的呢?
仰賴的,是血緣的連繫?還是身分認知所引致的呢?
就我的觀點來看,顯然是後天建構的成份居多:
很多社會關係的建立,仰賴的是相處與認知,而非源自於血緣的連繫.
就好像因利益而匆促結合的米勒一家來說,
他們彼此之間,在組成冒牌家庭之前,根本毫不熟識,
相互間甚至可能是互看不順眼的;
但當每個人的角色確立之後,似乎也就莫名的有著屬於該角色的認知,
莫名的就期欲去擔任好該角色應該要有的態度與作為.
看著他們米家後期的互動,相互關心著彼此,
就好像真正的家庭,甚至比真正家庭還要親密的家庭一般自然,
又有誰能說他們不是一家人呢?
所以說,家庭貴在相處,貴在關心,而絕非那若有似無的血緣關係:
懂得彼此關懷,陌生人也能像一家人般親暱,
相反的,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所謂家人,假若不再有家人的認知與向心力,
空有血緣的連繫,也是毫無意義的,
就像前一陣子,不是有個少女夥同男友燒自己全家的嗎?
血緣真的靠得住嗎?我從不這麼認為就是了...
(以上純粹是個人亂入的牢騷之語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