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懂得了不懼怕失去的道理,才能真正得到。"
一如大家經常會提到的觀念:
真心愛一個人,就該放手讓她自由翱翔,
而非囚禁在自己所設定的牢籠,作為個人寵愛用途的金絲雀。
類似的大道理,任誰都懂,
但當陷落在愛情的漩渦當中,當理智任由感性浪潮沖昏了頭,
一切曾以為能夠有條不紊處理戀情的理智線,
驟然之間也就因此顯得零碎難辨。
在擔憂著失去的大前提下,
致使得愛情元素中的"人"與"關係"元素,
從此產生了主客易位的謬誤:
愛情,最重要的,理應是讓對方真正的得到快樂,
換言之,人是本體,此間所營造的關係,只是達致歡愉彼岸的渠道;
但在無法有效掌控對方心思的情況下,因著忌憚戀人的離去,
讓人作為本體的初衷逐漸黯淡,
轉而去重視著得以由自我主宰的關係編織,
冀望著透過讓戀愛過程更加完美,藉以進一步鞏固彼此的感情。
就這樣的,個人不免一步步掉落至技術性算計的陷阱之中,
而遺忘給予愛人幸福美滿人生的許諾。
過於執著無瑕戀愛關係的結果,
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患得患失的完美主義:
無法承受彼此過程中的爭執,不再覺得雙方意見相佐是必要的,
讓一切發展彷彿康莊坦途般的順遂,沒有著絲毫逆流般的浪花。
然而,這樣的平淡無奇,像極了按表操課的人生,
真會是對方所想要的愛情關係嗎?
一如無數和平分手的情侶,經常會說著的理由:
"因了解而分開..."、
"平淡無奇的人生令人疲乏..."
"生活中少了點不期而遇的激情..."
當彼此依循著既定的軌跡行事,
對於未來都足以有效預測對方的決定之際,
讓本該令人充滿期待的下一刻,
也彷若倒帶回溯上一刻般的,不再有任何驚喜,
試問愛情又怎麼可能甜蜜的維繫呢?
這也正是為何男女朋友交往日深,當彼此戀愛年限越長,
最終往往越不可能結為連理的原因吧!
弔詭的是,人性中總是潛藏著"人定勝天"的傲氣,
在無法力挽狂瀾的情況下,或許只能選擇怨天尤人,
但倘若擁有著隻手遮天的能耐,足以讓狂想成真,
則箇中企望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世界的渴求,也就難以遏止了。
就像時光倒流一事,
在僅屬於白日夢的階段,我們或只能緬懷過去,
感嘆往昔種種決定的謬誤,導致了今日的苦果,
冀望著透過將來的彌補舉措,去多少亡羊補牢的改變既成事實。
相反的,一旦時光機器被製造出來,回到過去不再是紙上談兵,
顯然人們將不再只想著事後補救,而是期待從最初進行根治,
於是選擇不斷穿梭在時空間,修補相處過程中的缺陷,
以期讓關係趨近完美的慾望,就無從遏制了。
誠然,刻意塑造的戀愛歷程,
也許能夠創造出自己最渴望的對方形象,
讓她成為心目中的完美女神;
但那終究只是服膺在單方意志下的結果,
或許真實存在、但卻顯得何其虛幻,
畢竟那只是個人意象投射下的形體,
而非最初讓自我初見心動的她。
倘若無法尊重對方獨立性的存在,
縱然一起攜手到老,也不過就是自欺欺人的作弊行徑罷了。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的時光旅行觀點與立論,
並非在回溯過去的歷程中,開啟多重時間軸的概念,
而是讓自己的意識回到過去,
讓過去的自我身軀,擁有著當下的思考記憶,
藉以在同一個時間軌跡、同一個自我載體中,進行謬誤的補全。
故事敘述Stillman在接獲女友Debbie的分手訊息後,
開始歸納彼此一路走來的大小事件,
將其依照衝擊愛情關係的警戒程度,分門別類的作出時間樹,
在憑藉個人在物理學上的天賦,發明了時光機器,
開始穿梭在過去的每個危機點,展開搶救戀情大作戰,
務必要讓分手的訊息消失才肯罷休。
當自己消弭了所有兩人交往過程的爭執點,
雙方也因此走上了紅毯的另一端後,
Stillman不禁發現到Debbie在這段時間下來的變化,
從對人生充滿積極心態,轉而顯得消極抑鬱,
仿若做任何事都不再有衝勁,認為一切彷彿都是設計好的,
對生活不再有願景,從而讓彼此陷入因了解而分開的新危機。
看著Debbie的憂鬱情緒,
Stillman自知是時光旅行改變一切衝突點所致,
為了讓Debbie重拾過去的自己,
Stillman決定回到時光機被發明之前,
讓彼此的戀情重歸未知,藉以再次獲得邂逅般的驚喜與悸動。
坦白說,對於劇情本身,
我個人認為倘若可以做雙向的設計,也許會更具有劇情張力。
畢竟,一台大剌剌的時光機放置在家中,
身為妻子的Debbie,怎麼可能沒有察覺呢?
在她心中,必然也存在著一個完美Stillman的樣貌,
冀望其如何改變,希望他如何應允自己的需求...
換言之,在其發現時光機後,搭上它返回過去,也係所當然。
就這樣的,兩人都各自穿梭在過去的衝突點,
湊巧的在往昔的時間點下,遇見存有當下意識的彼此,
那個各懷鬼胎的情景,想來更為有趣,
也藉此告訴正處於冷戰期的戀人們:
別冀望著單方面去改變對方,不論走在哪個時間點,
終究還是得面對面的直向溝通,傾聽對方的心聲與需求,
才能真正的解決當前的愛情僵局。
(電影結局多少有那麼點符合我所設想的劇情,
讓雙方當下意識,在初相見的時刻重逢;
但僅僅將其放在最終,都還沒來得及發酵,就告結束了,
多少缺乏進一步演繹的效果,讓戲劇張力無法擴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