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念,源自於人性,
驅使著人們不顧一切的去追逐自我所期欲得到的桂冠;
那桂冠,可能是金錢,可能是功名,
抑可能是各種世間所存有的慾望。
貪念本身是中性的存在,是在實現貪念的手段選擇之際,
才開始有了善惡是非的分野。
就普遍的定義而言,我們咸將貪念視之為負面的慾念,
泛指憑藉著悖離人性的不擇手段,來達致滿足自我願望的行徑。
然而,更為廣泛的去解析貪念的情境:
倘若個人的終極願望,屬於利他的公益性質,
則透過犯罪行徑的方式來達致目標,該給予怎麼樣的評價呢?
又或者隱藏著自我對於懲奸除惡的渴望,
卻在亟欲實現正義的當口,援引著非屬正常程序的偵辦手段,
在目標兼具著個人私慾與公共利益雙重性之下,
又否該認知為是合宜的貪念呢?
貪念的多重面向,經由本片的詮釋,顯露無疑,
誘發影迷們更為廣泛的省思。
電影一如片名,全片過程中不斷給予案件的煙幕,
讓劇中每個角色,看似都有著幕後Boss的影子;
然而,各個煙幕之間卻缺乏著相互串聯的相關性,
只是任由煙幕彈訊息四處蔓延,
搞得故事顯得烏煙瘴氣,讓人一頭霧水。
正在期欲抽絲剝繭的理清資訊當下,
幾個天外飛來的人物回憶,又頓時讓其中的情節脈絡,
以一種硬入的非連貫性強植進來,
最終完成了故事所希冀達成的大逆轉結局。
只能說這髮夾彎轉得太硬,
相信就算是豆腐店的藤原拓海來駕駛,
也不免淪落出軌的命運吧!
總覺得香港電影自"寒戰"一片取得大成功之後,
近年來皆援引著相同的模式,
希冀再創社會寫實電影的高峰。
然而,太過相近的套路與風格,
搭配上最後總免不了要來個逆轉的懸念,
致使影迷已然掌握住箇中鋪陳的訣竅,
相對也就讓電影顯得平實無奇了。
未來如何再開創新的紀元,考驗著香港電影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