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蒲松齡.JPG

相信跟我一樣上了年紀的影迷,在過去老三台的時代,

應該對於關禮傑與宋岡陵所主演的"天龍八部"印象深刻吧!

那個版本的天龍八部,前半部坦白說拍得還不錯,

但約莫在喬峰變成蕭峰之後,

據說是礙於收視率與劇組成本縮減的緣故,

致使原著當中,喬峰、段譽、虛竹三督腳的劇情,

不得不將虛竹給河蟹掉,

讓段譽在遭到王語嫣的無情拋棄後,

選擇出家為僧,法號"段竹",據此承接後續虛竹的戲份。


(主題曲還挺動聽,歷久彌新)

 

記得當時這個劇情改寫,誠然挺有創意,

但創意建基在預算的拮据之上,難免欠缺周全考慮,

讓情節銜接上顯得有些彆扭,

註定無法成為站在巨人肩上創作的新意。

據傳當時在台灣電視台競相拍攝金庸劇作,

卻頻頻大修原著故事的做法,讓金庸本人頗為不快,

曾出言提醒若再恣意修改劇情內容,未來將不再授權。

相仿的,倘若本片中的聊齋誌異原著蒲松齡先生,

知道了寧采臣與燕赤霞合而為一、有著前世今生的關係,

甚至在人妖關係下,與聶小倩根本是三位一體的話,

又做何感想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改作的故事是這麼說的:

寧采臣(阮經天 飾)本為一隻蛇妖,棲息在樹上,

聶小倩(鍾楚曦 飾)為一位經常在樹下佇足的少女。

寧采臣欣羨作為人的世界,

於是善心的小倩便將自己的影子,用以和寧采臣交換妖丹,

從此人妖關係轉變,寧采臣成為人,化名燕赤霞,

而小倩則成為妖,必須吸取少女的靈魂,才能青春永駐。

沒想到,小倩愛上了當妖的感覺,這讓燕赤霞感到愧疚,

決定找尋小倩的下落,要以法術將妖丹取回。

最終,小倩被蒲松齡收錄到"陰陽判"當中,

摯愛的兩人終究注定要分離,沒能打破人妖間的那道鴻溝。

 

不過話說回來,本片最大的亮點,

莫過於正是這個改作的故事,其他只能說是乏善可陳。

尤其是影壇老大哥成龍的年輕扮相,

不知是化妝過於濃郁、抑或是做了何種後製上的修圖,

總覺得與實際年齡太不相稱,自然整體所散發出來的感覺,

也就有著些許不自然。

一直都認為演員該訴求自然就好,

上了年紀就該表現出與年齡相稱的面容,

那些不是歲月的皺紋,而是智慧的累積。

只可惜醉心於鎂光燈下的巨星們,總是沒能參透這層道理。

無論再怎麼老成,都還是希冀展現出小夥子的模樣,

這與蒲松齡筆下的那些千年妖精們,又有何差異呢?

 

其次,就劇情上而言,本片主要仍舊是以"倩女幽魂"作為框架,

講述的是寧采臣與聶小倩的愛情故事,非但與推理偵探元素無關,

劇情中也壓根沒有任何偵防情節在其中,顯然與片名有所出入。

又縱觀近兩個小時的片長中,

坦白說,前一個小時的空泛劇情根本大可忽略,

透過許多妖精競相登場搞笑的戲碼,

或許是為了賀歲片的熱鬧氣氛所需;

但生硬的3D動畫,加上實在很難笑的笑料素材,

一整個就是消磨觀影者的興致而已,

若有快轉鍵,會想著直接略過的衝動。

究竟諸如過往賀歲片的熱熱鬧鬧戲碼,

是否真的還有票房,真有需要硬塞入電影橋段中,

相信是未來值得再斟酌的要點。

 

最終,在3D動畫技術已臻成熟的當下,

電影好似不賣弄點劇組的3D功力,就不像是在拍現代電影一般。

但3D動畫並不等同於魔法奇幻,

並非呈現著3D戲碼就代表著給予影迷無限的想像空間。

誠然可以窺見本作中的妖怪意象,

有著向J.K.羅琳"神奇動物: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系列致敬的意味;

但"神奇動物"係沿襲著哈利波特以來的魔法世界,

影迷們腦海中普遍還存有著全觀魔幻空間的印象,

致使動物們的過場動畫儘管同樣空泛,卻保有著對劇情的連貫想像。

相對的,本片中的妖怪不存有這般的厚實背景,

引致於在登場之際,流於片段式的笑料情節出現,

沒有了魔幻世界作為支持,讓各該橋段更像是在觀賞個別的動畫創作,

對於全片的劇情而言,根本宛若雞肋般的可有可無。

綜言之,3D動畫不該淪為秀場,而必須建基在需求性之上,

否則錯用的下場,將形成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的結果。

 

相較於昔日張國榮、王祖賢、以及午馬所主演的"倩女幽魂",

即便當代有著更精良的拍攝技術,以及3D動畫的輔助,

但論及營造恐怖鬼魅氣氛而言,顯然還是遠遠不如往昔的經典劇作。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