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欺.JPG

"你(妳)到底愛不愛我?

 愛我哪一點?我有甚麼值得你(妳)愛的?"

這些對白,經常會出現在情侶、乃至於夫妻的談話間,

尤其當雙方陷入到針鋒相對、反唇相譏之際,

類似的話語,總是不免成為彼此的相罵本。

與其將之視為一種責備與譴責,

倒不如認知為對於愛情篤定與否的再次肯認,

讓彼此能夠給予持續走下去的理由。

 

可曾想過,當您面對著愛人提及類似的問題,

自己的標準答案會是甚麼呢?

坦白說,就我個人而言,確實無法給出個明確的回應,

只能夠確知的是:

不論外在的事物如何更易,

彼此的生活出現著甚麼樣的驚滔駭浪,

對於愛,始終是不曾撼動的。

這並非流於文青式的甜言蜜語,而是對愛情最深刻的體悟。

 

愛,是最簡單、直白、但卻也可能是最愚蠢的感覺,

往往對方的一投足、一轉身、一抹微笑,

霎那間都可以轉化為永恆的愛戀。

其印象之深刻,足以讓您陷落到畢生情感的糾纏當中,

樂此不疲的為愛情所驅使。

或許偶然間會因著僵持不下的衝突,心生著離去的怨懟,

但只要最初致使自己沉醉的因子猶在,

終究還是逃脫不了感情的牽絆,

讓這該死的愛,繼續伴隨著自己,直至醉生夢死。

若說愛情是相欠債,所指的,大概就是這樣的情境吧!

想留,顯然心有不甘;

想走,卻又欲拒還迎...註定糾纏一輩子,沒得救了!

 

許多人或許難以揣摩前述所描繪的所謂"真愛",

此乃截因於當下人們所認知的愛情,

早已被各種物質特徵所淹沒。

即便是相互愛著的彼此,對於愛的本質也不再相信,

反倒將愛的理由,

付諸於自己顯於外所得以令人欣羨的特質,

而非觀照內心中令人迷戀不已的元素。

 

一如電影中的名作家喬凱索曼,

當附加在其身上的所有桂冠被一一的拆下後,

走下神壇的他,開始心生懷疑,

何以才華洋溢的妻子,

對這樣目中無人、一無是處、卻又劈腿外遇的男人,

始終迷戀不已、不離不棄呢?

但他所未能體認的是,夫妻間的愛,

並非建基在著名作家的光環,

也不需要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持,

妻子之所以深愛著他,是因為他是喬凱索曼,

一個讓他一見傾心、怦然心動的男人。

縱然他從來就不是一個理想的戀愛對象,

但愛情的種子落下,已然無可自拔...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改編自珍安德森(Jane Anderson)的同名著作,

從一名作家喬凱索曼接獲諾貝爾文學獎得獎通知開始,

在與妻子瓊安前往瑞典接受勳章表揚的期間,

有意撰寫喬傳記的記者納森尼爾,事先做了一番功課,

開始與瓊安細數兩人過去交往與創作的點滴。

納森尼爾看過同為文學背景出身的瓊安昔日作品後,

愕然發覺喬的寫作風格與瓊安十分相似,

因此認為喬所撰寫的作品,其實都是由瓊安所代筆的。

 

經由納森尼爾的詢問,讓瓊安開始回想起過去的往事,

兩人初相識在校園內,當時喬為大學教師,瓊安則是系上的學生。

喬是那種自命不凡的風流才子,專門喜歡和女學生搞曖昧,

但風流倜儻的氣質,卻屢屢擄獲女人的芳心,瓊安正是其中之一。

基於當時出版界對於女性作家的種種壓抑,

致使瓊安老早便對於擔任作家一事不抱期待,

但卻難以壓抑自己心中旺盛的寫作慾望,

因此在喬陷入創作撞牆期之際,開始為其修稿構思,

讓作品獲得出版社的青睞,一舉將喬捧為知名作家。

胸無半點墨、只會耍弄欺騙小女生文采的喬,

對於成名自然食髓知味,央求瓊安繼續擔任成功男性背後的女人,

沒想到就這樣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在此期間,縱然瓊安辛苦的作為其代筆的角色,

但喬從來不知感恩,順著慾望的渴求,

不斷的出軌,又不斷的尋求瓊安的原諒。

終於,當喬站在頒獎台前,娓娓道來對瓊安的感激,

這些外界聽來再溫馨不過的話語,

聽在瓊安耳中,卻顯得格外諷刺,

因此絕對鐵了心要在此刻與喬分道揚鑣。

喬再次使出柔情的殺手鐧,讓瓊安沒有意外的又一次心軟,

但這一回喬卻沒有躲過死神的召喚,在獲得瓊安的原諒後亡故。

返家的飛機上,瓊安遇到了納森尼爾,明確的告知他,

倘若將種種代筆之說的推論寫道書中,絕對會付諸法律行動。

顯然為了愛,縱然喬已不在人間,

她也決定將桂冠留給丈夫,自己當個背後默默付出的女人即可。

 

看著年輕時期的喬和瓊安,

覺得這根本活脫是國文教師陳星與作家林奕含的翻版麼?

自命不凡的文學老師,憑藉著自己文青般的文采,

搭配上帥氣俊俏的臉龐,主動的向女學生獻殷勤。

而情竇初開的女孩,戀上了文字中所透露著的情意,

面對自己向來景仰教師的追求,自然毫無抵抗力的欣然接受,

並且毫無保留的付諸一切的愛戀,為的竟只是博君一笑。

彷若只要眼前的這個人開心,則一切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唯可惜的是,林奕含始終沒能從小說中的角色抽離出來,

 才會越陷越深、終致讓最不願被見到的結局發生。

 相反的,瓊安早已體認到虛幻小說與現實生活間的落差,

 一再強調著自己從不跳入角色情境當中,

 才能如此安然自處在未竟完美的世界中。)

怎料,這個貌似誠懇的情人,

骨子裡根本包裹著人面獸心的渣男,

在管不住自己放縱的情慾下,讓女孩一次又一次的傷心。

或許曾經想過逃離,但當愛已成事實,

除非他朝不愛了,否則愛得煎熬的境遇,

將永遠糾纏著自己,直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

顯然,葛倫克羅絲(Glenn Close)

完美詮釋了諸如林奕含這般悲情人物的角色,

無怪乎獲得本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入圍的肯定,

可說是實至名歸。

 

相對的,劇中的喬凱索曼,著實也點出了男性"死要面子"的典型。

男人,不論在甚麼樣的場合,

總喜歡將自己的另一半拿出來褒揚一番:

帶著老婆出席盛會,聽著眾人對妻子的讚譽,

明著像是讓妻子感受被稱讚的虛榮,

暗地的心思,則是藉此突顯自己很有能耐,

能夠將如此高顏值的美人給駕馭得服服貼貼。

又或在獲頒桂冠的講台上,

細數著老婆在自己的奮鬥歷程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無聲角色,

乍聽像是對於妻子的付出聊表感激之意;

但骨子裡所想的,

其實只是要讓在場嘉賓感受著自己虛懷若谷的謙遜而已。

所有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為了自己著想,

無怪乎男人除了是"下半身思考"外,

還屢屢被冠上"自私動物"之名,絕對也是實至名歸。

難道不是麼?

想想那些出軌的政治人物們,縱然老婆再不願意,

也一定要死推活拉的將其找來共同召開記者會,

表達對自己的不離不棄。

除了希冀用感動的熱淚博取同情之外,

又何嘗沒有著縱然出軌、

另一半還是支持自己的狂傲動機在其中呢?

 

最後,究竟文學是為寫而寫、

不再創作就象徵著作家生命的逝去呢?

抑或文學是為了讀者而生,

沒人閱讀的內容,其實就無須繼續撰寫下去了?

這是當初致使瓊安放棄當個作家的大哉問,

顯然她是認同了後者,覺得沒人看的文章,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的想法其實與瓊安相同,

畢竟文字本來就是大眾傳播的一部份,

當傳播功能不再、當沒人願意看這些文字,

則究竟創作的初衷,還剩下些甚麼?實在令人費疑猜。

據此,回頭看看當下人人搶著當網紅的政治圈,不免覺得莞爾,

援引某位政壇資深軍師所言:

"除非你像柯文哲或韓國瑜,擁有著高知名度與高網路流量,

 否則經營社群網站,根本只是浪費時間,還不如腳勤來得有票。"

網紅界,其實與過去的藝能界相仿,

能紅的不過就是檯面上的那幾個,

究竟政治人物們,有甚麼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是爆紅的那一個,

有時候還真是會讓曾經擔任政治人物小編的自己哭笑不得。

試想:民眾平日觀看這些政治新聞都膩死了,

       除非擁有高顏值,讓選民當作是偶像般來崇拜,

       或許還稍稍有點閱動態文章的動力。

       其他的,請問大家會對於一堆老態龍鍾、排排站的照片,

       感到一絲一毫的興趣嗎?

(排排站的團體照,是經營社群網站的大忌,

 這是經過官方課程認證的事實。

 但無奈的是,政治人物總認為站台就代表著支持力量,

 老是喜歡拍攝這種照片來經營網站。

 這樣的思維想當網紅,下輩子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