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平等"這句經典的箴言,散見於各國的立國憲章或人權宣言,
從現實層面析之,毫無疑問的,這大概是史上最嚎小的"幹話",
畢竟這世界上,打從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
膚色、種族、國籍、貧富、美醜、智愚...從來都是不平等的。
縱使有著絕佳政治治理與平權理念的加持,
頂多亦只是儘可能求其平等,而無法達致平等的理境。
然而,前述所提及的諸種不平等因子,
都屬於外發性的變數,存在著無法操之在己的他者因素,
倘若將平等認知為求取外發性因子的衡平,
則反將個人框定在各項因子的運行軌道上,
永遠在不平等的基礎上競逐平等的可能,無疑是緣木求魚。
心念一轉,如果"平等"的諦義解讀為內生性,
每個人皆存有相等的機會,去獲取心中所嚮往的願景,
無涉於外發性因子的干擾,關鍵僅取決於自己的作為與否,
當您達到了期欲中的理想,箇中所得到的滿足與快樂,是等量齊觀的,
如此一來,人,才堪稱實踐了生而平等的理境。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在印度孟買貧困家庭中長大的阿賈,父親為巴黎的街頭藝人,
母親在臨終前未能完成前往法國與之團聚的夢想,於是阿賈決定為其圓夢。
來到巴黎之後,身無分文的他,索性睡在IKEA傢俱賣場的衣櫥,
卻不料衣櫥剛好被訂購,因此其輾轉被送往英國,並被當成是偷渡犯遣送至西班牙。
期間結識了當地的女明星,自己隨興的創作獲得明星賞識,因而得到了第一桶金,
隨後其又遇上利比亞的軍隊,搶奪其金錢,在偷渡友人的幫助下才順利奪回。
當阿賈詢問友人需要多少報酬時,有人指著偷渡難民營中的人群,
讓他明白了金錢未必是最重要的價值,能夠實踐自己心中的夢想,才彌足珍貴。
於是阿賈一一與難民對話之後,逐一完成了對方的夢想,
自己儘管沒了豐厚的金錢,卻獲得心中無形的滿足與喜悅,
這才讓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讓他重新回到印度,
以教導中輟生為任務,希望家鄉的每個孩子都能實踐個人所設定的人生志願。
電影的結局中,阿賈回到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將母親的信折成紙飛機順勢飛下,
頗有向湯姆漢克斯的經典劇作"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致敬的意味,
兩部電影的寓意相仿,皆在提醒世人"隨遇而安"的道理。
不論身處在何種境遇中,即便是最險峻的當口,
也可能存在著最妥適的化險為夷之道,關鍵取決於自己以甚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最優渥的富裕,不乏出現怨天尤人的不滿足;
最匱乏的稀缺,安貧樂道的精神自持也大有人在。
顯然,外在環境因子只能決定您夢想的大小,
但築夢踏實的過程,以及實踐夢想所獲得的心靈回饋,
卻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說是黃老的無為而治也好,是消極的自我安慰也罷,
當您處在境遇最差的情況下,對於"人,生而平等"一詞,
能有更合理話的說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