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網路影音平台的頻道商,看來Netflix的雄心還不小,除了著手自製影集與電影發行外,
還會嚴選不少優質的異國電影,堪稱為網路影音頻道的新典範.
本片的故事發想相當新穎,敘述為了根本解決糧食危機,美國生技公司透過基因突變的技術,
培育出"超級種豬",為了測試其在哪個環境下,有著最佳的成長曲線,
於是將種豬分送給世界各國的農夫喙養,並規劃以十年為期,舉辦"世界種豬大賽".
(性質上有點類似台灣客家習俗的"賽豬公"...)
一名韓國老農夫接獲種豬後,非以傳統的圈養模式,而是將之以寵物的方式培育之,
甚至為其取名為"玉子",和農夫的孫女美佳建立起深厚的家人情誼.
無奈,十年之期轉眼即至,看著玉子強制被送至美國,面臨著遭到屠宰的命運,
儘管年紀尚幼,但美佳仍決定跨海展開搶救大作戰,
後在動物保育團體的協助下,最終順利的解救玉子,彼此得以再續前緣.
當然,表象上的故事賺人熱淚,相信據此也會激起影迷們對於動物保育的滿腔熱血,
但比較弔詭的是:
種豬計畫本來的目的,即是在於解決糧食危機,換言之,這物種本來就是新創的,純粹做為糧食之用,
然動物保育團體卻仍舊做出杯葛的行為,立場上其實有些令人費解:
究竟他們所反對的,是基因改造的科學技術?抑或是反對一切的生物屠殺呢?
若是前者或還有反對立據,但假如是後者,難道他們本身都是茹素者,不食用任何經濟性動物麼?
更況若按此邏輯,則植物尚有護樹團體等以保護其生存權為宗的思想,
那是否乾脆人類甚麼都別吃,就此滅亡也就算了.
或許當末世論推到了極致,類似人類自滅的論點,還會搏得其論述的正當性也說不定,
大家能想像那一天的到來麼?
換言之,個人覺得諸如生物保護與環境保育等命題,
事實上必須在人類生存與環境永續之間,取得衡平的甜蜜點,
絕非無限上綱的全方面保護訴求,即能獲得最佳的保育結果.
當然,您或可主張人類是破壞地球的罪魁禍首,應將環境的本身歸還給大地萬物,
但我們卻也無法忽略人類必須在地球生存的事實,不是麼?
其次,整個情節架構的鋪陳,可看出當代影音傳播對於印象植入的關鍵地位,
坐實著海濤法師的經典名句:"都是假的...",
即便眼見為憑的真相,往往也可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結果.
電影中以兩個橋段,來敘述著在當代的各種陣營中,一致擅於運用傳媒資訊站的手法:
生技公司在美佳尋找玉子的新聞曝光後,擔心著大眾對於公司做法過於殘忍的不諒解,
決定來安排一場認親見面會,讓美佳與玉子得以上演溫馨團圓結局,讓世人肯定公司的舉措.
相反的,動保團體刻意拍下了馴獸師在豬圈趕豬與交配的過程,將之訴諸於大眾傳媒,
當世人見到那不堪入目的場景,自然對於生技公司的作為感到厭惡,繼而激發保育的意識;
但坦白說,回到先前的老話,除非您是茹素者,否則屠宰場對待各種動物的場景,
大概都是類似的畫面,差別僅在於有無被揭露,有無形成輿論爭點而已.
由此可知,處在當代的媒體傳播社會中,再習以為常的事,皆有可能成為匪夷所思的驚爆點,
箇中的差別,真的只在於訊息有沒有被傳播發送而已...自然的,操弄也就無所不在了.
最後,立基於在商言商的態度,美佳最後用金豬換回了玉子,
這看似拋下金錢誘惑,寧喚回寵物情誼的感人肺腑,
事實上背後也存有著道德危機.
還記得每年的廣西狗肉節,狗肉商販反覆的將狗狗作為交易誘餌,
促使得動保團體反覆掏錢贖回的現象麼?
在台灣,何嘗沒有相似的狀況呢?
許多宗教團體放生的場域中,那些兜售放生生物的商販,
同樣也是在其放生行為,滿足了自己的慈悲為懷後,
重新將標的物再次抓回,重新販售給下一批期欲製造慈悲心的信眾,
繼續其另類的"慈善事業".
撇開放生的環境保育危機不談,單單以金錢來交易保育生命一事,
本身就是個嚴重的道德危機,爽到的真的只是無良的奸商而已,
那些自以為慈悲的大德們,該好好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