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無論其存不存在,基本上皆是符合人性的邏輯加以衍伸:
不存在,
表示純粹乃人類所杜撰,當中涉入人性沈度的原則,理所當然;
若其的的確確幻化於異世界中,
源起也是從人類死亡後展開,同樣依循著人類的行為判準。
基此,您或會發覺,鬼所觸發的各種事件,其實都是情有可原,
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
除非是遇上了無差別的弒殺厲鬼,否則被鬼找上門,似乎皆其來有自。
正因如此,每當一樁靈異事件發生,有趣之處,
並非鬼怪荼毒人類的手段有多麼慘烈,而是在回溯其何以為之的過程中,
往往從中獲得推理般的樂趣,抽絲剝繭的一窺鬼怪的行為邏輯。
本片儘管被歸類為恐怖電影,但顯然非以駭人的聲光特效嚇人,
而是以考古般的戲路出發,在主角們面臨生死交關之際,
從歷代殺人魔的共通點,找到最適的反制手段。
過程時而詼諧、時而驚悚,讓觀影者心情隨之起伏難定,
可說是能夠帶著輕鬆心情觀賞的恐怖片。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兩個比鄰而居的小鎮,
一個超級富有,集榮耀光環於一身,
另個則何其貧窮,是眾人眼中的鬼城,
截因於當地自從1933年以火刑處決一名女巫後,
接續的日子中,不時的便會產出殘暴無道的連續殺人魔。
這一天,殺人魔重新現身,
因著分居窮人與富有鄉鎮的孩子有所過節,
窮人鎮的孩子,第一時間以為是富人的惡作劇,
但隨著富人遭到謀殺,讓他們開始摸不著頭緒,
只能任由殺人魔到處追擊。
恰好,主角之一酷愛研究小鎮殺人魔的報導,
經他歸納殺手的樣態,發覺那些都是過往歷史上著名的殺人魔,
其悉數受到女巫惡靈的驅使,向人類展開無情獵殺,藉以洩憤。
之所以找上他們,截因於友人不小心毀損女巫的墳墓,才遭到鎖定,
一行人從過去倖存者的案例中,
找到了「死而復生」的破解法,最後才免除一場災厄。
然而,結局顯然留有伏筆,最終主角接獲倖存者打來的電話,
說著根本無法逃脫女巫的魔爪,隨後就遭到友人以利刃刺殺,
下個鏡頭則回到該倖存者1978年的場景,為續集預作暖場。
儘管不覺得這部戲有擴充續集的必要性,
但其乃改編自R.L. Stine的同名三部曲小說,
本就有著更為宏大的故事底蘊,也許在接續的二部曲、三部曲中,
未盡全功的許多鋪梗與謎團,能夠就此逐一釋疑。
諸如富有與貧窮兩個極端小鎮背景設定,看似有暗諷貧富差距的意味,
也許將女巫的死因,如同中世界獵巫的緣起,
乃是居於社會優勢階級對於知識女性的迫害所致,
(當中甚至可能還摻有同性戀不容於彼時社會的批判)
讓原罪回歸到富有小鎮,而往後的詛咒,卻都是得由貧窮階級來承擔。
情節若能如此展開,等於是寓社會批判於恐怖電影,相信會更加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