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愛情,兩個經常被用來作為對照的人生素材。
兩者的相似性,並不僅只於表象上的類比意涵,
諸如:以『吃到了沒?』來詢問初相識情侶間的交往關係,
又或以『偷吃』來形容男女移情別戀的背叛情境。
彷若以『吃』來映照愛情的堅貞程度,已成為敘事上的一種定則。
然而,在如是的基調下,尤其容易被忽略的,是更為深層的心理狀態。
就以飲食而論,長期習慣吃中餐的人,偶然轉張、想著品嚐西餐的滋味,
從表象的解讀來看,在二擇一的選擇中,儼然是種喜新厭舊的抉擇。
不過,在個人做出決定的背後,更有可能的,
並非就此揚棄中餐而就西餐,而只是期待著換個口味、轉換心情,
甚或在嚐遍他種料理之後,更加堅定的體悟到中餐是一生最愛的事實。
換言之,賞百味的初衷,某種程度是種對真愛的試煉,
表象上或是選擇上的捨棄,
但顯然對於自己最習以為常的滋味,卻從未忘情,
在嚐遍山珍海味之後,終歸還是單戀著熟悉的日常。
愛情,何嘗不是如此呢?
選擇總是無可避免的涇渭分明,
但感情從來卻都是剪不斷、理還亂,
表象中喜新厭舊的偷吃行徑,
是否就代表著對舊愛不再有情,顯然未必。
很多時候,只是倦了、累了、忘卻了彼此初相見的悸動,
希冀重新透過什麼新的元素來激活黯淡的日常,
據此迷亂了心志,在表象上被冠上了負心的圖騰。
未曾試著去了解的是,那份深藏於內心的愛,始終存在,
從來都不會因為選擇與否,而稍減半分。
這是食客、也是情人們都該理解的真諦吧﹗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