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韓國同名電影的"捉迷藏",在中國的評價普遍不惡,
尤其是秦海璐在劇中所扮演的精神異常者,演技更是精湛到位,
也為該片在翻拍之際,未能修正韓版許多不合理之處,做了相對完美的遮掩.
故事敘述為了追查兒時犯下強姦罪入監服刑的哥哥下落,
霍建華與萬茜所飾演的夫妻,帶著女兒來到貧民窟,
過程中認識了秦海璐母女,也讓自己一家人陷入到危機當中.
當地盛傳有人會趁自己不注意的時候,潛入到對方家中,
待時機成熟,便鳩佔鵲巢,以主人之姿,取而代之,成為最令人畏懼的傳說...
(以下有小爆雷,非喜勿繼續閱讀!)
電影基本上分為兩個主線:
一是霍建華與哥哥之間的心結,另一則是秦海璐侵門踏入的行徑,
這乍看兩個截然不相關的故事,但仔細思考,卻隱藏著一相同的理路,
抑即後來者對於既有者的一種心機鬥爭.
後來者,一般泛指無任何資源,而經常是以改革者之姿定位自我,
當他認為生存受到威脅之際,最直截了當的作法,
便是對既得利益者的革命與鬥爭.
然而,這鬥爭是否真的合理呢?
坦白說,多數情況是否定的,但鬥爭並不會因為未盡合理而停歇,
反倒是秉持著人性當中妒忌的原罪,人性即為最強合理化自我行徑的理由.
以電影為例:
*霍建華與哥哥之間的關係,乍看似乎與鳩佔鵲巢沾不上邊,
但試著回想當中的橋段,兒時的霍建華提到學校中都沒人有哥哥,
暗喻著兄弟只會稀釋父母的愛,造成自己可用的資源不如同儕.
因而在向警方作證之際,選擇不假思索的舉發哥哥,捏造不實的罪證,
並在哥哥入獄之後,接收了父母所有的財產,奪走了原屬於哥哥的一切,
本質上和鳩佔鵲巢的路子,不是如出一轍麼?
*再從秦海璐母女的案例作解析,僅僅是秉持著讓孩子過上更好生活的信念,
到處物色得以潛入他人居所的對象,以便在躲藏入內後,伺機堂而皇之的佔據.
本意與初衷或許是良善的,但顯然用錯了方法,
然反過頭來想,生存在貧富懸殊的當代社會中,
若不是用這般法外之行徑來試圖翻身,
又能夠用甚麼對策,迅速的從賤民階級爬升呢?
無奈的是,當類似的情事,一再的於世界各個角落上演,
顯示著當前的良序社會,正在一步步的崩解過程中...
美國金融風暴後的佔領華爾街運動;
學運世代對於前朝馬政府的對抗;
甚或社會新聞中,屢屢上演的小三喧賓奪主的對嗆正宮...
其實無一不是一種無權者對於當權者的反動舉措.
這些行為的背後,有些固然是出於仗義執言的正義感使然,
但事實上更多的情況,難道不正是心中妒忌感作祟而來嗎?
如何去釐清行為背後的驅力,是正義感?抑或是妒忌?
很簡單,當您在鳩佔鵲巢,成功達陣之後,
自己的作為,是否和先前的當權者沒有兩樣,
便是分野兩者間,涇渭分明的界線.
循此判準來看,這年頭,假言正義感行妒忌之實的,多不枚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