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夯的政治議題,莫過於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主動請辭,
請辭的原因,在於其沒有辦法達到政院所要求的健保漲價門檻,
然而,在離去的同時,楊前署長也不忘語重心長的提醒社會,
健保不漲,將來必有苦果要嘗,
同時,不諱言的,其認為健保凍漲的背後動機,
乃在於選舉的考量,故其認為選舉過於頻繁非國家之福,
因為這將使得政府施政皆陷入選舉的優先考量迷思中.....

 
當然,個人認為,若將所有各級選舉皆合而為一,
自然省下許多社會成本與降低選舉對立的次數,
但其缺點呢?好像很少人會去注意到這一面向...
如果選舉合一,如果所有職務的任期都是四年,
則這不就像選民把四年的賣身契給了勝選的政黨嗎?
換言之,在這四年中,選民除了體制外的抗爭之外,
絲毫都沒有得以明確反應政府施政優劣的管道,
無異於讓政黨有著四年為所欲為的豁免權力.
想起來其成本並不會亞於選舉成本..
看看近來幾次的立委補選,人民用選票來對現有執政黨抒發不滿,
才讓執政黨開始痛定思痛的去感受人民的真實需求,
因為其深怕年底的五都大選再次挫敗.....
所以,定期的分項選舉,無疑是對政黨短期施政表現的評分機制,
實不可因著政策的選舉考量而合而為一.

 
至於政策皆存在的選舉考量流弊,
個人認為該關鍵點有二:

其一,事務官亦存在著政治動機:
按理,事務官乃專業至上,其所應執行的職務,在於透過專業的智識,
做出最佳化的政策報告,以提供具有決策權限的政務官進行選擇,
然而,很明顯的,現在的事務官多半不是專業考量,而是個人生涯考量,
為了體察上意,奉承上意,其可以做出與專業相悖的政策建議,
而讓政務官失去了專業選擇的機會...

其二,政務官的沒有風骨:
應所當為,認為正確的事情,就該不顧一切的執行到底,甚至丟官,也在所不惜.
這是現在政務官所最缺乏的一種風骨,
現在的政務官,往往會先透過媒體釋放出一些訊息,以試試社會民意的水溫,
倘若民意支持度低,則即使是專業的正確考量,也會被斷然否定,
只會隨著民粹起舞,這樣的政務官.....社會還能有甚麼樣的冀望呢?

綜言之,選舉次數的減少,並不會產出更好的政策方向,
又政策浮濫的來源,則來自於台灣這種無賴的官場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