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FB的討論分享當中,被轉載次數最多的,我想莫過於是這則新聞了:
一些勞動與環保團體代表,指責在行政院主辦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上,
有位董事長(後查出是立錡科技董事長邰中和)大言不慚的說道:
"再吵,我讓台灣年輕人連15K都領不到..."
這樣的消息,迅速引來了大家的批評聲浪.
然而,隨著會議現場影片的釋出,很清楚的,
該董事長乃因著台下抗議者不顧台上演說者的言談,大聲咆哮,
故才說出"再這樣吵下去,我告訴妳,連15K都到不了..."
(為何會提到15K,因為有個抗議者一直說他的小孩只領到18K...)
所以,由影片的前因後果可知,
其實那位董事長只是要表達真正想促進台灣經濟發展,
不能單憑吵鬧,政黨或階級間再這樣吵下去,只怕基本月薪還會更低...
迥異於前述新聞的傲慢語氣,
這裡反而顯現出指責中帶有憂慮之意,
兩相比較之下,實在是天差地遠.
也讓這種"斷章取義"事的報導模式,令人感到恐懼...
當然,這只是一個引子,近來這段時間,
從清大陳為廷同學斥責教育部長的偽善開始.
到世界人權日馬總統遭到獨派團體的抗議與丟鞋
這些抗議的舉措,在過去戒嚴的時代中,被認為是正當的,是合宜的,
但曾經正當的行動,在現代的社會看來,卻顯得有點唐突與失禮,
原因便在於用錯了年代.
過去威權統治時期,各式媒體的管制甚嚴,
所以想要訴說一些反對政府的意見,
往往必須要透過相當激烈,甚至是流血行動來達至,
因為唯有把事情鬧大,才可能上得了某些版面,
進而方有取得社會同理心評斷的可能.
當然,我們確實走過那樣的年代,
而那種手段也曾經被認為是正當而有效的.
但如今,在民主的時代下,別說自由發言已不是禁忌,
就連媒體也是各種光譜立場者皆有,
更不要說自己就可以是一個新聞發聲體,
所以說,在當今的時代,
倘若再用過往那種咆哮,動粗的激烈舉措,作為抗議的手段,
說真的,那恐怕只會令人覺得其人必然是於理站不住腳,
才會選擇用"大聲"來壯膽,
殊不知在這論理與講禮的民主時代中,
如此的手段,已然不再有其正當性,
當然更遑論是斷章取義的無厘頭誣衊了...
我敬佩勞團與環盟,敬佩各式各樣的關懷團體,
畢竟他們抗爭的出發點也是為了這個社會,
但抗爭往往是一種雙面刃,
能夠一刀刺進敵人(無良財團)的心臟,一刀斃命固然很棒,
但倘若為求快而錯用了誣衊的手段,
當真相還原之際,當抗爭論點無法見容於社會大眾,
則這一刀回馬槍,也還真會讓自己遍體鱗傷的,
是故,在進行任何抗爭對立前,還望冷靜,三思而後行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