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很久之前,就有人把這部片子推薦給自己,

其實對於非港台與日本的亞洲電影,

大概除了一些東南亞的鬼片自己超愛之外,

並沒有特別的偏好,所以當初也沒特別注意這部片子,

不過在先前民宿旅遊的夜晚,偶然在電視上看到這部片子,

才覺得挺不錯的,隨著片子的播映,這種感覺益深,

直至最終的結局,真的不得不令人大讚--太完美了!

 

故事劇情主要在敘述三位就讀印度一流的工科學府的好朋友,

在求學歷程中所發生的許多小故事,

並從這些小故事當中,隱藏著對於印度教育體系的一些省思.

衷心的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細心的觀賞電影,

而不是只求了解劇情內容就罷,

儘管片長近三個小時,但絲毫不會枯燥乏味,

反而娛樂性十足,頗適合親子同樂的一部佳片.

 

以下,個人便從自己的觀後感,來對此片進行心得評析:

 

1.快樂學習,不能成為逃避的藉口:

我想,一般不是那麼喜歡唸書的小朋友們,

看過這部片子之後,很容易會把它拿來做為自己不用功的藉口,

因為片中所強調的諸如快樂學習,適性發展的概念,

很容易就會被小朋友以"我就是對讀書沒興趣"的藉口來抗拒唸書.

然而,大家似乎忘了故事的背景設定,

那可是在印度的第一學府,裡面的學生可都是頂尖資優,

顯然的,故事所謂的快樂,輕鬆學習,

指的是當自己擠身於菁英的行列時,由於大家都是頂尖,

倘若還是抱持著鑽牛角尖的心態求學,

則心理壓力必然相當沉重,還不如放鬆心情,

真正找到自己求知的興趣,才是更重要的任務.

所以說,這裡所欲強調的快樂學習,

是希冀大家能夠真正的在唸書中找到追求真知的樂趣,

而不是用來做為逃避唸書的最佳藉口.

呵呵....據此見獵心喜的人們,可別搞錯囉!!

(就像劇中的主角Rancho,

儘管對於那種填鴨式的教育體制頗不以為然,

但他畢業的時候,可還是第一名畢業的,

可見的,有心要改變體制者,

先決條件就是讓自己成為該體制下的佼佼者,

進而站在頂峰上推翻之,才會被美譽為"改革";

如果整天渾渾噩噩,成績零零落落,

口中說著抵制填鴨教育云云的話語,

說實在的,只會被當成嘴砲,而被冠上"叛逆"的惡名.

很現實吧.....但....這就是社會.....>.<)

 

2.適性發展的重要性:

片中主角之一的Farhaan,儘管喜歡攝影,

但卻因著父母的期待,而進入工科學校就讀,

未來將成為一個工程師.

(我想...這大概是很多印度學子的共通點,

印度為了提升整體經濟實力,

將絕大部分的學生都送進了電機,資訊相關行業,

這些工程師不但讓印度成為資訊大國,也同時輸出國外,

提升國力的目的是達到了,

但回頭想想,是否曾經問過學生們真的喜歡麼?)

當時Farhaan說了一句:

因為沒興趣,就算當工程師,也會是個很爛的工程師.

(這句話真是心有戚戚焉,

當初自己從電機系轉唸政治系的心路歷程,

正是有那種"根本沒興趣,唸了也是白搭"的心態)

我想,或許與經濟的脈動同步的學習趨向,

會讓自己的前途平坦,且經濟收入較豐,

但抱著一個沒有熱忱與興趣的工作,

最終只會走向庸碌,而無法成為頂尖.

相反的,選條與自己興趣相符的學科與工作,

或許較為崎嶇,但有著熱情做為最佳的後盾與驅力,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著脫穎而出的機會.

這兩種思維(經濟大勢或個人興趣)本身沒有對錯,

就看自己著重的是哪個面向而定吧!

 

3.父母的教育心態:

當Farhaan告知父母想當個攝影師,

他父親拿著原本欲送他的筆電,

說著:把筆電退了,看改買相機還需要貼多少...

那個橋段,著實令自己感到超級窩心.

因為想起了當初自己要從電機轉考政治研究所的時候,

爸爸還悉心的問自己:需不需要補習,還是要買函授課程.

當然,我不敢說自己現在很成功,但至少活得相當快樂,

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父母全力支持自己的興趣才得以獲致.

我想,做為父母的,從來就不該是小孩前途的主導者,

而只是一個從旁引導的角色便罷.

只要小孩不要立志混黑道...我想...任何的前途安排,

父母都應該站在支持的角度比較妥適.

 

4.All is well的信念:

電影中的主角Rancho,不論遇到甚麼樣的難題,

總會拍拍自己的胸口,說著All is well.

朋友Raju笑他那行為根本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但Rancho卻說:

確實是改變不了甚麼,但至少能夠讓你有著面對問題的勇氣.

我想,這就像是一個信仰的功能一般,

當自己遇到生命中的難題之時,往往會跑去燒香拜佛,

其目的就在於讓我們能夠如有神助的去處理待解的問題.

而當自己有著對自我十足的自信,

將那行於外的信仰內化至自身,

就會像劇中的Rancho一樣,任何事都能迎刃而解.

這不是一種自大,而是一種認為天下無難事的堅定信念.

 

5.求學的目的--學位or求知:

劇中相當諷刺的,是把Rancho設定為一個富家公子的槍手,

代替著富二代到大學拿學位的角色.

這其實無疑的是對於當代社會現象的一大諷刺,

對許多人而言,學校的目的只是為了那張文憑與學位,

而功能則在於社交場合中的頭銜較勁,

完全無視於在文憑的背後,其實知識才是學校開辦的根本.

真正有能力的,不一定握有多麼了不起的文憑,

而是有著永不停止的求知與創新的欲望.

相反的,握有名校文憑者,也多的是空殼子,

只能夠徜徉在同樣浮幻的社交場中,而顯得庸俗.

當然啦...電影終歸有那麼點戲劇效果,

真正的社會中,這兩種人都屬極端,並非通例,

只是藉此要告訴大家:

在學校,最終文憑固然重要,但還是得捫心自問:

在學校求學的過程中,是不是真的學到的真知識.

 

6.結局的缺憾--畢竟"成功=/=財富":

在結局的鋪陳上,與Rancho有著十年之約的Chatur,

(約定在十年之後,看誰的前途比較發達的約定)

在知道Rancho只是個國小老師之後,大大的嘲諷了他,

沒想到,原來Rancho真正的身分,

正是Chatur最期欲接洽的生意對象,整個結局又大逆轉.

當然,可以了解這是戲劇的拍攝手法所導致,

畢竟這是一部喜劇片,結局讓大家會心一笑最重要.

但倘若要將電影拍得更有深度,

我認為可以傳達一種:

"成功未必是財富的累積,也可以是快樂的延續"的意涵.

總是成功本來就是存在著相當多元性的可能,

財富累積或為其一,但並非唯一.

就像甫獲得亞洲諾貝爾獎(麥格塞塞獎)的陳樹菊,

秉著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心態,過著簡樸的生活,

將所得幾近全數奉獻給社會弱勢,您說她不成功麼?

又說快樂好了,財富能買得到快樂嗎?

其實我真的不這麼認為.

就像先前財經雜誌所調查的全球快樂國家排行榜,

經濟條件貧瘠的不丹,也擠身榜中的前列,

就可以知道:某種程度而言,"樂天知命","安貧樂道",

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快樂呢.

所以呢...如果我是導演的話,

可能會讓Rancho就只是一個快樂的老師,

演一些在與學生互動中的喜悅情景,

而Chatur雖然貴為首席工程師,

卻為了生意疲於奔命的煩悶與愁容上身,

兩相懸殊對比之下,再由Rancho說個:

成功,一定要是財富累積嗎?

快樂,也可以是一種成功.....

做為ending,我想會更完美吧!!

 

7.Chase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

這是電影中的最後一句對白,

意思是:專心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就會跟著你!!

我想這是貫串全片宗旨的經典對白.

就像片中的Rancho,其實並沒有甚麼特別的追求,

有的都只是專心做好每一件事的衝勁,

但很奇妙的,很多社會價值下稱為之"成功"的結果,

總是不自覺的就會讓他達致.

我想,某種程度是在鼓勵著我們:

做很多事,完全不太需要去在乎有否成果,

只要是自己有心去做的,就專心認真去做就對了,

結果如何,有時候並不是能夠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只要願意努力,不用刻意追求結果的成功,

則距離成功的機會也就不遠矣了!

 

總之,在觀賞過此片之後,

讓我對印度寶萊塢的製片水準完全改觀,

說真的,除了沒有所謂的大成本大場面製作外,

其寓意深長的故事鋪陳,完全大勝好萊塢的各式大片.

這也不免讓人重新思考:

究竟電影本身,該強調的是屢破成本的大特效製作,

還是對社會有著深刻描繪的刻劃呢?

我想,我自然選擇的是後者,

因為我認為,電影之於大眾的目的,

在於引發某種社會現象的共鳴與論壇,

希冀藉此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化目的,

才是電影本身的價值所在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