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則新聞, 感觸頗深....
一位清華大學學生坐在公車博愛座上,
一名老翁向他示意,希望他能夠讓座,想不到遭到揮拳的無情對待,
最後還讓清大校方不得不出面道歉,強調會加強品格教育.
當然,近來這種不讓座的情況,時有所聞,但這次儼然是最嚴重的.

有時候,現代的社會很奇怪,有時候明明有些無形的規範與價值,
但因著其無法量化,抑或是無法訴諸於有形的表現,
皆遭到現代人的刻意忽略.
就拿這個事件來說好了,為什麼清大最後要出面道歉呢?
這證明了社會的道德與價值還是根植在每個人的心中,
故在違背道德倫常的行為下,深感到愧疚而道歉,
既然如此,為何現今的學校教育總是只強調技能教育,
而從未,也不曾重視過道德教育呢?
現代人一談到道德,第一印象總是守舊,繁文縟節,說教....
但從很多事件當中,卻又不得不承認它還是具有和諧社會的功能.
既是如此,買了彩券都未必中獎,不買根本不可能中獎的....
故即便花費時間養成道德教育未必有立即成效,
但不花費工夫在這方面恐怕只會讓道德更加淪喪.

 
大家總以為西方先進國家崇尚自由,沒有太多的道德束縛,
故能夠在各方面中突飛猛進.......其實這是一種謬誤的見解.
西方的道德,訴求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謙讓,
而是強調同理心的理性道德,凡事以"法理"做為依歸,
就像博愛座讓位的情況來說,
當他們坐在博愛座上遇到老弱婦孺,一定會讓位,
一來這本來是就法律或社會規範下所約定俗成的禮節,
二來他們會想:將來如果我老了,我同樣希望坐在博愛座上的人可以讓位,
所以在理性的思維下,他們會起而讓位.
但倘若不是坐在博愛座,遇到老弱婦孺,讓不讓位,就是見仁見智的,
他們或許會認為這不是博愛座,沒讓座的必要....
而中國訴求內心自發行為的則不然,
不論坐在哪一種位子,遇到老人或孕婦,大多會自動讓座,
當然,隨著道德價值的流逝,這樣的情況恐怕會越來越少見...

總之,文化該是一種漸進式的變遷,
而不是全然揚棄自己的固有文化,一昧的全然追求先進文明,
畢竟文化所涵蓋的是一種系絡式的概念,無法進行片段式移植,
顯然的,台灣在尚未建立西方理性與同理心之前,
早已揚棄了固有的道統價值,
留下來的,只是徒然引入西方自由的表象觀念,
而從不知隱藏自由之下無形規則,
陷入一種自由至上的混沌迷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