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渴遊戲.JPG

「美食是一種信仰」,

相信這句話,對於身處當下的你我而言,應該都心有戚戚焉。

或許大家都曾有過相仿的經驗,

打開google搜尋在地美食,去到了評價五星級的店家,

動輒大排長龍,等上二、三個鐘頭都只是基本,

待佳餚上桌之際,拿起手機拍照打卡,宛若例行公事般自然,

其後品嘗之下,才發覺滋味其實很soso,

但您或礙於懼怕被訕笑而不會據實評論,

只會依循著前人所留下的評語繼續疊代,

讓該店的名氣更加水漲船高,進而變成不墜的信仰。

 

當然,好不好吃,見仁見智,然回顧台灣過往所發生過的案例,

諸如名店用了餿水油、無老鍋沒有無老婆婆、標榜手工炒糖原來只是化學原料等,

縱然用料多麼貨不對版,但經過食評名家與網路行銷之後,卻又可幻化成為極品佳餚,

人客絡繹不決前來朝聖,這不就是信仰的最佳寫照麼?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便是建基在前述的邏輯上,

敘述社交名媛座上賓的名廚,衝著名氣的銳不可擋,

對其下助手們的管理,可說是治軍嚴謹,無人敢攖其鋒。

然而,當另一名同樣才華洋溢的廚師加入其中,使其開始感受到危機,

行事上反更為乖張,甚或連烹煮保育類動物的行徑都敢做,

為的或只是證明自己的廚藝,已進階到不可被挑戰的信仰。

 

終於,隨著年輕廚師分道揚鑣,

挾著名食評家的行銷優勢,開創出可與之比擬的局面,

兩人於是在一場名媛的派對上,展開正面對決。

儘管年輕廚師反璞歸真的以一盤祖傳的炒河粉,感動著習於虛榮的上流階層,

但卻仍不敵資深名廚用清水假做高湯的販賣信仰,最終敗下陣來。

 

無奈,信仰儘管看似無敵,卻可能在被看穿是偽神的過程中,一夕跌落神壇。

劇中期欲顛覆名廚的食評家,早就蒐集了違反事證,

等待著時機成熟,向社會大眾公開。

就這樣,在名流雲集的場合,名廚嗜殺保育類動物的畫面曝光,

瞬間讓所有人陷入驚恐,自覺怎麼會請來這麼個敗德的廚師,

那份尊榮的信仰從此消逝,讓名廚飽嚐從天堂跌到地獄的冷暖滋味。

 

結局呢,沒有意外。

年輕廚師有感於上流社會太陰險,名廚與食評都不是好東西,

復以走出宴會場後,進入眼簾的,都是路有凍死骨的不堪街景,

讓他決心不再競逐虛妄的最高桂冠,

毅然選擇回到老家,繼續賣起自己最拿手的泰式炒河粉。

企盼用自己的雙手,苦幹實幹的精神,

創造屬於自己的菜單,填飽普羅大眾最飢渴的日常需求。

 

坦白說,故事的設定很老梗,一如台灣電影「總鋪師」,

最終決戰的那道菜式,都是拿出對自己意義非凡的佳餚,

企盼用那份留存在心底的情愫,感動品嘗的食客。

然而,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

對你有意義的滋味,未必對他也會起同樣的作用,

更別說面對的是那些早已習慣酒池肉林的紈褲子弟們,

大魚大肉都不看在眼裡了,真會懂得珍惜手中那份平凡簡單的普通菜色?

當中很多人甚或在邁向榮華富貴的過程中,都是用犧牲親友的手段來達致,

在吃著那份用親情做出來的佳餚當下,真會流淚感動、還是惱羞成怒呢?

這點是類似的美食電影中,最常被援引、卻也是錯得最離譜的核心命題。

 

再則,以各式職場為主題的勵志電影,總喜歡用一種「看破紅塵」般的基調,

說明自己在走過顛峰的歲月後,選擇回歸到最簡單純樸的生活,

性質上有點像新聞最愛的「放棄百萬年薪到鄉下種田」的梗,

希冀強調安貧樂道的精神。

然而,或許「高處不勝寒」是種令人難耐的孤寂,

但相對的,「低處只剩寒」,真又走回了遁入市井的日常,

那些曾經被民生物資追著跑的寒風刺骨,瞬時又回全都回來了。

兩相比較,真有比較好?真的更有能力去幫助他人麼?

 

以電影為例,主角因著湊不出父親的醫藥費,選擇與食評家合作,

一起搞出了美女名廚的招牌,順利解決了手頭拮据的困境。

當她率性的拋開名氣、回歸到家鄉當一名炒菜手,

在沒有行銷廣宣的挹注下,彼時的榮華富貴,極可能一夕幻化湮滅,

即便手藝再好,也不過就是個小餐館的廚子,

完全無法登大雅之堂,更遑論能開創一番新局。

屆時,當父親再度需要住院,

還不是又籌不出高額的費用,真會是她想要的結局嗎?

 

所以說,當然不鼓勵人們愛慕虛榮,但也不必因此灌輸安貧樂道的觀念,

人生際遇各有不同,既來之則安之,

該是你的,就不用客氣的去享受它,

不曾擁有的,似也無須強求,

一切隨遇而安,才是面對生活的最佳態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