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釋重負.JPG

人權意識抬頭的當前,任何特徵的個人,最忌諱的,就是被「貼標籤」,

深怕標籤化下的自己,會從群體分割出去,

繼而淪為孤立無援的個體,恐引來各種不堪的歧視眼光。

綜觀當前的人權倡議進程,在憲法保障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

似乎過往諸種平權的爭取,已獲得泰半的滿足,

然唯獨對抑鬱症、乃至於廣泛的精神疾病患者而言,

社會迄今仍充滿著質疑的態度。

 

從負向的角度解析,自然是種讓人不舒服的標籤,

但所不同的,是其中存在著愛與關懷的因子,

截然以歧視解讀之,罔顧人際間的光暉舉措,顯然也未盡公允。

當然,在自由主義盛行的現下,沒人喜歡被束縛,

所以類似的家父長式的愛護,讓人備感不快,甚或反有種「情緒勒索」之感。

自我總是信心滿滿的認為,即便罹患抑鬱症,

也能夠仰仗著定期服藥或調整心情舒緩之,

但凡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假若偶發性的抑鬱難以發洩,

伴隨著蓄積已久的情緒,恐一發不得收拾,

最終釀成悲劇,只會讓深愛著的摯愛黯然神傷。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一如電影中的女主角,頻頻的產後憂鬱症,

將自己逼到了絕境,就連親友也遭受若干程度的生活干擾。

然而,就在其走入兒童故事的世界後,看似獲得的全然的身心紓解,

讓丈夫相信了她的痊癒,開始選擇放手,

但終究還是因著偶發性的抑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倘若丈夫能始終秉持守護到底的態度,不相信抑鬱能痊癒,

則或許這樁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吧!

 

易言之,當身旁周遭的親友出現抑鬱的症狀,

站在勿使標籤化的立場,自然該信任其自我調適的能力,

別凡是將其看成是病人,

讓他能夠早日脫離暗黑的心理狀態,回歸至正常生活。

但是,倘若真的深愛著對方,又怎麼可能輕易的放手讓他飛翔呢?

為了做到百分百的守護,設下各種箝制行為的規則,

即便讓對方感到不快,似也必須貫徹到底,畢竟一切都是為了愛。

 

「以愛為名」的限制,難道真的只會是「情緒勒索」嗎?

試著從更廣泛的觀點去解讀,或才能深刻的理解到,

箇中所蘊藏的愛意,是多麼濃郁。

基此,千萬別自我面對抑鬱症的糾纏,

試著走出自我的窠臼,讓身旁關心的人也能夠參與其中,

攜手對抗無法預期的情境,或才是諸此狀態的正解。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