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對大海茫茫類型的電影感到無感,
在遼闊視野的拍攝鏡頭下,或許得以欣賞海灘浪潮的怡人景觀,
但相對於大自然的宏偉,身為主角的人顯得渺小,
人物的刻畫上,難免未有深入的著墨,
致使情節顯得空泛,容易陷入到昏昏欲睡的情境當中。
相較於先前同以大海作為素材的電影
"絕鯊島(The Shallows)"與"Frenzy (狂亂)",
本片少了大白鯊的侵擾,沒有著肅殺氣息的窒息感,
讓劇情得以好好的回歸到孤島求生的本質。
屬性上與湯姆漢克斯的經典劇作"浩劫重生"(Cast Away)相仿,
皆以真實故事作為基礎,娓娓道來荒野求生的點滴甘苦;
唯不同的是,"浩劫重生"著重在與大自然環境搏鬥的生存掙扎,
而本片則將大部分的篇幅,側重於回顧人生錯過的人事物列表,
藉以從記憶的愧疚當中,尋找救贖的軌跡,
從而企盼自我在臨終之前,得以導正人生曾經的謬誤,
讓一己無憾此生的離開。
誠然,每個人都希冀自己可以無憾而終,
帶著深切的愧疚感離世,
總覺得下輩子還得繼續活在恩怨的輪迴之中,
任誰都不願樂見。
然而,從類似的電影情節,也得以窺見一個相當弔詭的現象:
其實,對某人某事的虧欠,本就一直都存放於自己的心中,
畢生有那麼長的時間得以付諸償還的具體行動,
卻總是不敢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向當事人作出懺悔的舉措;
總是得等到了臨終彌留之際,在回顧著歲月記憶的當下,
才驚覺到該對何人何事做出補償,不覺得有些遲了麼?
更況,如同電影所呈現的,
主角在身體極度脫水的情境下,陷入到產生幻覺的狀態,
意識中浮現著愛人與父母的模樣,
想像著對方已然原諒了自己此生所做出的謬誤,
或許對於將死之人而言,是種無憾而終的圓滿;
但可笑的是,這樣的救贖,
卻是立基在幻覺之下的自我欺瞞,不覺得很諷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