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赦.png

家、乃至於家人,該是什麼樣的意象,

該存有哪些核心要素,相信每個人各有不同的詮釋。

有人覺得成員間的完整性至關重要、缺一不可,

亦有人會認為無償的犧牲奉獻才能顯露親情的光暉。

個人認為,無論抱持著何種價值,「陪伴」始終該是不變的答案。

 

站在良心的優先序位立場,家庭畢竟不是社會,

無償的道德感,不該是最窘迫實現的選項,

如何盡其可能的讓摯愛的家人留在身邊,

彼此掙得多一分相聚的機會,都是一種幸福。

總是聚到緣分盡了,面臨到必須放手的當口,

似也務必得提醒自己不再牽掛,

畢竟知悉掛心的那個人已有更合適的家人陪伴,

實無須再生波瀾,讓彼此重新繫起牽掛的緒思。

無奈,人類的感情總是雜亂無章,

始終擺盪在「陪伴彌足珍貴」與「放手談何容易」的情境之間,

才讓自己久久無法走出自責的念頭,沒能真正走出道德禁錮的泥沼。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從以上的觀點來剖析本片,

儘管不少影評咸認為箇中所流露的親情價值賺人熱淚,

為稚齡妹妹的殺人頂罪更顯手足之情的極致

(坦白說,本片的梗超好猜,

 珊卓布拉克第一次回顧往事時,就猜到她是頂罪的),

在在將該片推往親情電影的桂冠殿堂。

但假若靜下心來思考,妹妹殺警顯然是誤殺,

未成年自首認罪,頂多也是管訓處分,

刑期結束後甚至不會留下前科紀錄,

完全可以重新來過,姊妹間未必就此斷了緣分。

但最終珊卓選擇了頂罪,不但自己遭判處20年重刑,

妹妹也被安排至寄養家庭,遺忘過往不堪歲月,展開全新的生活。

幸好寄養家庭的父母相當正派,

倘若被送往會荼毒孩子的地方,姐姐此舉豈不是害慘妹妹麼?

 

易言之,珊卓在選擇頂罪當下,

未能綜觀全局的被道德感沖昏了頭,放棄儘可能陪伴妹妹的機會,

卻又在入獄期間、乃至於出獄後,

不甘心當初放手的決定,不斷的尋求與手足相聚的機會,

讓早已重拾幸福的妹妹,恐怕因此讓生活再起漣漪。

或說親情無可取代,想著再續也是人之常情,

但真正懂得幸福的,就該理解「愛到不能愛,聚到總須散」的道理,

一旦「陪伴」已不再成為可能,選擇「放手」才是最大的救贖,

不論是對遺忘過去的妹妹,抑或是長年壓抑的自我而言,

放手都會是最佳的正解吧!

(如同劇中被殺警長家中所遺下的兄弟,

 在沒了父母溫馨的陪伴後,一切都變了調...)

 

對於喜歡類似故事的朋友們,

個人推薦不妨挑選電影「Back Roads」 (鄉間路;無路可退)觀賞,

峰迴路轉的劇情更甚本作,且箇中所探討的家庭議題也更為深刻。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