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路.JPG

自己平時就喜歡思考一些人文方面的議題,

心下經常會想及一個關於家庭倫理方面的禁忌話題:

"假若自己的女兒,擁有著性感尤物般的婀娜多姿身段,

 舉手投足之間,極盡散發著撩撥著男性慾望的魅力。

 作為父親的自己,難道都不曾有過非分的遐想麼?"

相信絕大多數的父親,答案會是堅決否定的,

(當然,美國總統川普除外,他曾坦承對女兒伊凡卡存有邪念...)

原因不外乎是基於家庭倫理的關係,

既然是自己的女兒,怎麼可能心生慾念呢,這該是不證自明的道理吧!

 

不論是出於先天血緣關係的抗拒,

抑或是後天道德倫理所賦予的自制,

總之在家庭人倫的因素下,宛若一個保護傘般的,

讓每個成員安於自己的角色,而不會有任何逾矩的行為。

然而,是否可曾想過,倘若不存在家庭人倫關係呢?

箇中人物之間的微妙互動,又會起著甚麼樣的變化呢?

家庭倫理喪失的可能性有許多,

家庭暴力正是當中最為常見的原因。

 

當家暴情事發生,孩子們會開始對於家庭角色產生混淆,

原初認定著該捍衛家人全議的父親,搖身一變成為無情的施暴者,

頓時讓眾人無所適從,像是沉浮於茫茫大海中的溺水者,

壓根的只想找跟浮木相伴,讓自己有所依靠。

處在如此退無死所的情境下,生存成為唯一的動機,

於是透過最原始的本能,

來提高一己抓緊浮木的優勢,顯得是理所當然。

是否還能秉持著家庭倫理的井然有序,早已不是他們在乎的重點,

自然的,做出了種種悖離人倫的舉措,也就一點都不令人意外了。

 

也正是出於這般"緊抓浮木"的心態,

讓曾經遭到家暴的受害者,往往呈現出高度不安全感的心理狀態。

害怕著失去,卻更容易失去,

當彼此在一起的慾望強烈到讓對方感受到窒息的壓迫時,

想著疏遠與逃離,不難想像,但逃得了嗎?

在緊抓浮木乃為求生存的情況下,放手就是死路一條,

試問怎可能輕易放過跟前的救贖呢?

正因如此,許多恐怖情人般的事件,也就這樣發生了...

換言之,綜歸而言,一切都是家暴所衍生的一連串災難與謬誤,

可見杜絕家庭暴力,在當代有多麼的重要。

(家暴顯然不僅僅發生在台灣,根據電影的說法,

 在被譽為"兒童天堂"的美國,平均每十秒就有一起虐童案發生,

 而且未報案的虐童案,估計可能是已報案的兩倍之多。

 可見虐童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危機了。)

 

本片讓我想起了Gillian Flynn("控制"原著作者)的"暗處"(Dark Places)

兩部皆是是自己所觀賞過、探究家庭關係當中,最為精湛的代表作。

從暗黑的情境著手,描繪出家庭成員之間不為人知的一面,

繼而在所有的關係連結走向崩潰之後,

再以準救贖的情節安排,將最真摯的情感,帶回到故事當中,

引發著影迷對於家庭價值的體現,重新給予震撼性的肯認。

強烈建議不論喜歡家庭倫理議題的,

抑或是熱愛大逆轉、燒腦情節的朋友們,

本片都該列入必看的清單當中。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Harley的母親Bonnie因殺害父親入獄服刑,

使得Harley不得不放棄課業,兄兼母職的,

當起三名妹妹Amber、Misty、以及Jody的保母。

隨著Amber長大開始進入青春期,外放不羈的個性,

頻頻與不同男子在家中行魚水之歡,

讓Harley感到憤怒,卻也逐漸覺得對管教力不從心。

Amber看出了Harley憤怒的背後,

似乎存在著對慾望的一種衝動,

於是在知悉鄰居人妻Callie對Harley頗有好感之後,

將此訊息告知,沒想到Harley真的搭上Callie,

彼此成為固定的性伴侶。

 

這讓Amber大為光火,原來Amber所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讓Harley更重視自己一些,

這是源自於當年父親家暴下的陰影所致,

讓她希望可以用性來綁住哥哥,

至少在畏懼著暴力的時刻,

身旁還能有個賴以依靠的堅實臂膀。

看著Harley與Callie的激情,

Amber潛意識的認為哥哥將會被搶走,

於是在兩人相約偷情之地,槍殺了Callie。

知悉真相的Harley,始終還是有著作為家長的高度,

選擇為妹妹頂罪,實現了親情間的至高無上的大愛胸懷。

 

另方面,更為駭人的還在後頭,

某日,小女兒Judy在家中前方的叢林發現一件血衣,

衣服是Misty所有,而上頭的血跡,則是屬於被槍殺的父親。

這與當時母親表示Misty有不在場證明的供詞有所矛盾,

經Harey向母親追問的結果,母親才坦承當年是Misty槍殺了父親。

但讓人不寒而慄的真相是:

Misty並非因著恐懼父親的暴力才行兇,

反而是在見到父親從來都未曾對母親動粗的情況下,

非但主動與父親發生亂倫情事,

進一步還想著槍殺母親來取代其地位,

據此避免遭到父親一再的暴力相向。

卻不料在其舉槍射殺之際,

父親出面阻擋子彈,才讓父親成為槍下亡魂。

 

電影故事中所呈現的,正是本文所提及的不堪境遇:

當家庭倫理關係遭到家暴的顛覆,每個人在無所適從的徬徨無助下,

紛紛選擇了用最原始的身體本能,試圖緊握住可能成為救贖的浮木:

Amber主動挑逗Harley,

希望年紀最長的優勢,可以多少阻擋自己遭受父親荼毒;

Misty更是更進階的,索性主動向父親求歡,

藉此期待著成為母親般的角色,免於父親的拳腳相向。

至於Harley,則是在家暴的陰霾下,害怕著美好事物的逝去,

在與Callie發展出不倫關係當中,未能體認到各取所需的縱慾本質,

不夠豁達的愛情觀,終究還是讓自己陷落到了失去的命定。

一個人的家暴,註定了三個人悲劇的宿命,值得嗎?

在打下去的念頭萌發之前,真的務必要三思!

 

難能可貴的是,在一幕幕家庭倫理崩潰的橋段之後,

電影最終還是讓角色回歸到源自於血緣連結的親情關係。

不論是母親Bonnie有感於默許家暴的愧疚,

抑或是哥哥Harley為了身受陰霾荼毒的妹妹而頂罪,

兩人出於親情呼喚的無私作為,

都讓人多少對於親情的力量,多了點相信與期待。

或許親子關係無法具體呈現、也未能證明其真的存在,

但若要抑止家暴的情事一再發生,

恐怕除了真摯的親情,也沒有其他更為顯著的特效藥了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