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莊園-豆瓣.png

猶記得在皮克斯(PIXAR)動畫電影「可可夜總會(COCO)」

有這麼個催淚的橋段,敘述著亡靈在死後進入冥界,

其能量的源泉,來自於後代子孫的供祀,

當晚輩逐漸淡忘自己,香火從此不再鼎盛,也就是他們消逝的時刻。

聽起來有幾多的哀怨,

但從中卻也一針見血的道出身為長輩的價值,乃在於關係與情感的連結。

  

隨著長輩的年邁,或基於安全的理由(諸如阿茲海默症的照護),

抑或單純真的是無暇照料,即便是將他們送至養老院,

子女親戚們仍舊會選擇在固定的時節,相約前往探視,藉以聯絡彼此的感情。

也許長輩的失憶,已然不識得同晚輩間的關係,

但那卻無礙於其作為一個「緊箍」的功能,緊密了連結著大家的情感。

很奇妙的是,一旦長輩不再了,血親之間的情誼縱然濃郁,

您或也會發覺,彼此互動自此顯得尷尬,最終索性也就不再往來了。

 

換言之,年紀大了,究竟還留有多少價值,

頗感無奈的,是取決於他者,而非自我所能主宰。

價值存在於自己能夠起到多少團結子孫的號召力,

以及同晚輩間的關係是否親暱,只要彼此的情感連結猶在,

則自我的影響力,永遠不會因著歲月而耗竭,不會被眾人所遺忘。

 

只可惜,總是事與願違,基於當代人際關係的陌然,

後代子孫普遍不需要親情間的連結,

甚或平時都呈現交惡狀態了、又何苦假面的經營和諧的表象呢?

基此,當長輩被送往養老院後,一如院方所預料的,

前來探望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最終索性不再聞問,

徒留老人家孤獨的在院中,等待著死亡的到來。

那種寂寥的情景,跟生命終了相比,誰更為淒涼呢?

倘若有解方能協助其提前逝去,究竟是功德?抑或罪惡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年邁的茱蒂絲,因女兒無暇照料其生活起居,

將之送往養老院,希望可以獲得更好的照顧。

然而,茱蒂絲卻接二連三的在院區內見到黑影向室友襲來的景象,

院方認定她罹患了阿茲海默症,

也成功的說服女兒相信朱蒂絲所敘述的一切只是妄想。

但她卻確信自己的判斷,認為養老院必然有詭,

終於在室友臨終前、遞給她一張字條中,有了具體的追查線索。

 

字條中詳列著養老院陸續死亡的名單,並且直指朱蒂絲會是下一個目標,

幾經追查,她發覺院內照護員的長輩,也這麼湊巧的都住在養老院,

更駭人的,是一張四十年前拍攝的院友照片,居然與現在的他毫無差異。

種種跡象,都顯示其中的不尋常,

於是她將原委告訴還願意相信她的孫子,兩人共同揭發了養老院的暗黑陰謀。

 

原來,院內有三名房客懂得巫術,他們相中院內沒人在意的老人,

吸取其剩餘生命值,讓自己維持年輕的體魄,

使其在夜晚能夠返老還童,回歸到年少時的青春活力。

畢竟就他們的認知,絲毫不覺得那是一種罪惡,

反倒可以使生無可戀的老人早日上路,某種程度還是功德一件。

 

茱蒂絲本覺得一切病態至極,正打算一把火毀掉施法的樹壇,

沒想到,青春的感覺實在太過誘人,

能夠重新回到年輕時候的自我,顯然比什麼公理正義都來得重要。

於是她最終選擇同流合污,與孫子一同加入這個巫術的遊戲,

繼續在養老院內尋覓被遺棄的長輩,好遂行自己青春永駐之術。

 

電影的發想極佳,

第一時間讓我想及經典電影「毒鑰」(The Skeleton Key),

皆屬於「借屍還魂」的概念,唯比較可惜的,是劇情梗藏得不夠深,

在電影演繹前半段,甚或當樹壇現身的時候,

有點恐怖電影經驗值的影迷,大概就能猜到後續的情節走向,

引致於當真相大白之際,少了點驚奇的逆轉感受。

 

試著多關心長輩吧!

試想,假若電影中的孫子,也不相信茱蒂絲的種種猜疑與推論,

咸將其當作是阿茲海默症的病徵,選擇當耳邊風聽聽便罷,

恐怕她真的就會淪為巫術下的祭品。

所以,試著多傾聽、多相信長輩們的話語,

在乎他們真實的感受,都是善待長輩最簡單的體現。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