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人格」一詞,
經常被用來形容行為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族群,
認為他們的存在,恐會危害良序社會的存續,
因而不是藉由隔離措施、就是企盼能以矯正教育,
促使其轉變一己的思緒,重新肯認大眾所擁抱的價值觀。
然而,這看似「政治正確」的處置,看似合宜,
畢竟人是群居的動物,為避免相互為戰,
共同遵循某些既定的規則,顯有其必要。
但是,倘若從「絕對真理」的觀點析之,
假設主流社會根本是昧著真理而運轉,則相形之下,
「反社會人格」所「反」的,豈不就是真理?
正反之間,是非善惡,
本就沒有既定的軌跡,端賴您從甚麼觀點去解讀而已。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不得不說,Netflix的驚悚電影,海報與片名都得相當誘人,
但幾乎千篇一律的,都陷落到虎頭蛇尾的流弊。
或許偶有演繹過程精彩、詭異氛圍營造相當不錯的佳作,
但結局的爛尾,幾乎成為一種宿命。
本片搭上近來驚悚片流行的「復古風」,
風格上令人回想起經典系列「驚聲尖叫」(Scream),
鋪陳了幾樁離奇的謀殺案,端看主角們如何從中抽絲剝繭,
推論殺人動機,揪出幕後兇手。
歸納被害者的共同特徵,每個人皆有段不可告人的不堪過往,
或公然為惡、抑或是無心之過,
死者們總是都冀望著揚棄該段黑歷史,
以嶄新的面貌再度出發,沒想到卻死於非命。
循著該條軌跡推論,兇手就呼之欲出。
原來當地的大富豪之子,從小看著父親種種的偽善面貌,
頻頻假慈善之名,遂行著自己魚肉鄉民的勾當。
看不慣的他,早已埋下殺戮的因子,
其痛恨著人們不以真面目處事,總是帶著假面具彼此交往,
假來假去的樣貌,讓他難以忍受,
據此才會對擁有「黑歷史」的對象下手,
認為此舉能夠導正社會「各種假」的風氣。
能說兇手的「反社會人格」是種錯麼?
或許吧!畢竟無法見容於社會的人,「被消失」也是可以預期的。
然而,當一個社會沒有空間可供給追求本真的人,
則基本上這樣的社會,說穿了也是一種病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