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吉拉大戰金剛.JPG

史詩級巨怪的電影,總是不時的會重新翻拍,

端看今昔的劇作差異,

不同的是,隨著電腦動畫技術的精進,

過往以模型跟拍的僵硬動作,轉化成如今絢爛生動的精彩對決。

唯始終不變的,則是人類慾望的投射與自省,

宛若在正反合的論辯中,證成著最終恐走入覆滅的命運。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

金剛的首作,故事敘述人們在拓荒探險中,

無意間在原始森林遇見史前巨獸,

腦筋動得快的商人,耗費巨資將其運抵紐約,

希冀金剛的演出能博得都會人的滿堂彩,最終才釀成都市浩劫,

箇中寓意,體現著人類的貪婪慾望。

至於哥吉拉的誕生,則是因著輻射線外洩,

導致爬蟲類基因突變所引致,非核家園的訴求濃郁。

易言之,儘管拍攝的是科幻動作片,

但當中卻隱藏著對於當下家園的自我省思,

企盼人們能從電影中獲取啟發,藉以深自惕勵。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時移至今,當前世界所面臨的災厄,

正是能源恐陷入浩劫的疑慮,

於是電影相當應景的加入能源追尋元素,

假想地心具有無窮能量的場域(泰坦),

金剛與哥吉拉之所以稟賦著天生神力,地心便是其中關鍵。

人類為開創新能源,

遂汲汲營營的企盼導入泰坦能源,藉以供應全球需求日增的電能。

立意或許良善,但善良的背後,

總是不免包藏著野心家希冀在秩序重構後宰制世界的陰謀,

以哥吉拉始祖的靈魂,搭配泰坦能量的無窮盡,

私下打造機械哥吉拉,這才讓哥吉拉產生危機意識,

從蟄伏狀態中起身對抗人類,再次釀成巨大災厄。

 

從電影的演繹觀之,煞是有趣的是,

本該是兩大泰坦巨獸對決的舞台,最終卻處處涉入人類算計的痕跡,

種種看似天災的因子,歸咎起來,卻都少不了人禍的影子,

由此窺見電影圈普遍對於人類劣根性的擔憂。

然而,正反合的論證不好麼?

 

以本片情節脈絡為例,

如果不是為了替人類尋找新興能源,

也就不會觀察到金剛與哥吉拉超能破壞力背後的能量源泉,

倘若真能將地心的儲藏能源導入庶民生活中,

對於人類延續在地球生存的時間,將有莫大助益。

基於人性利己使然,

野心家的陰謀在所難免,但面對無預期的人為風險,

我們該做的,不是無所作為以避免誘發災難,

而是該更直向的去洞悉問題的本質,

才能在修正人為偏差後,持續朝著遠大的願景前進。

 

換言之,期欲解決人類當前的生存困境,

陷落「沒有作為,就沒有傷害」的犬儒思維,

某種程度只是站在「正」的一端,姑息著「反」勢力的粉飾太平,

反方何時出現吞噬正方,無從得知,讓世界反而處在不穩定的浮動狀態。

相反地,倘若明確化正與反的界線,

藉以尋求出界線重合下「合」的可能,找出問題癥結。

毫無疑問的,讓人類時時處在解決問題的狀態中,

於「正反合」的樹狀軌跡不斷演繹,奢談環境存續才有意義。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