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自從當上立法院長後,因著「議長中立化」的緊箍咒,驅使其行事作風丕變,

完全一改往昔「深藍浪子」、「挺藍急先鋒」的形象,

從議事主持到政策立場,完全就像是個不偏不倚的局外人,

頗有希冀遵循當年王金平「公道伯」路線的影子。

然則,這種「走中道」的想法,莫說那些沒把票投給他的綠委不領情

(端看沒收總質詢爭議,就可窺見,綠委只要有機會,

   就會借題發揮,完全沒在鳥你院長不院長的),

如今就連藍營自家人也看不下去,積怨已久的情緒,

終在周萬來解釋總統至立院無須即問即答、等同打臉藍委主張後,全面性的爆發。

幾位大砲型的戰將,紛紛在群組抱怨韓的中道路線,認為政治競爭如此激烈的當前,

公道伯只會被當成軟柿子,不但敵對陣營不會服你,也會使自己同自家陣營漸行漸遠,

實在得不償失,呼籲韓應該加入黨團群組,聽聽藍委們的真實心聲。

 

對此,我只能說,國民黨不愧是「內鬥內行」的宮廷式政黨,

完全沒有先行思考韓作為「新公道伯」的利弊得失,

單單只是覺得自己的主張被打臉了,就逕自發洩不滿的情緒,實在大可不必。

看看隔壁棚的綠營,就算是直接跳出來挑戰總統領導的權威,都尚且有雅量扶植為繼任者,

人家有著此等團結禦外的基本功,就可以明白,藍營永遠在野,恐也是理所當然。

 

當然,就立法院長有無需要「中立化」一事,個人始終認為,

「議事中立」所指涉的,是主持議事、在立院場域執行公務的各種作為,

必須超越黨派、作到一致性的平等,那就足夠了。

就以先前「沒收總質詢」的爭議為例,根據議事規則,唱名三次未上台,就視同棄權論,

過程中,不止洪申翰等綠委被跳過,諸如羅明才、涂權吉等藍委,

也是遭到相同的棄權命運,顯然並沒有因著黨籍差異,

著不一樣的差別待遇,那就合乎議事中立的諦義。

 

 

至於要說政治立場上完全客觀中立,哪有可能阿!

(就像向來標榜客觀中立的公督盟,執行長都可以破口大罵蔣萬安是狗,

   還出席明通大師的小智論文喊冤大會,您覺得,他們中立嗎?)

試想,本屆立委組成結構,藍綠旗鼓相當,

未來屢屢在面臨表決大戰時刻,遇到正反相同票數的情況,絕對屢見不顯,

屆時立法院長就扮演打破僵局的關鍵角色,

終究需要就敏感性的政治議題表態,試問如何中立?

政治,往往還是涇渭分明,該堅持的理念底線,

還是無從顛覆,這完全無涉中立與否的問題。

 

那麼,韓國瑜有意轉型成為「公道伯」,對藍營不好嗎?

坦白說,除了國民黨可能因此失去一位足以凝聚士氣的戰將外,

其實反倒是大利多,怎麼說呢?

 

作為曾經被罷免的政治人物而言,仇恨值的居高不下,

永遠是像軟肋般,不時隱隱作痛,

致使其再怎麼冀望藉由高聲量力搏東山再起,都將會是徒勞無功。

回顧2024總統大選的軌跡,您覺得一路走來,韓完全沒有起心動念麼?

顯然是有的,但誠如前述所言,忌憚於再度被黑韓大軍攻陷,

所以始終在找尋屬於自己最佳的戰鬥位置,

但足見其對政治的野心,是從未止息的。

 

四年很快又到,倘若2028年的大選,韓又想再次野望總統大位,

勢必會與當紅炸子雞盧秀燕,形成「兩個太陽」的競爭,

按國民黨「內鬥內行」的DNA,屢屢陷入雙頭馬車的窘境,大概又是葛屁了吧!

試問國民黨還經得起再一次勝利幾乎手到擒來的失敗麼?

 

所以說,既然韓如今轉念想學習王金平,想當起公道伯,那當然該給予鼓勵。

一來,走中道路線有助於消弭韓過往所帶給大家的銳氣印象,

作作公益、關心民瘼,對於療癒過往被罷免的傷痕,都有顯著的功效,

未來要繼續馳騁於政壇上,也才更有底氣。

再則,想想看王金平當立法院長長達17年,若韓願意效法,

以長期擔任立法院長為最終職志,則未來大選又進來攪和的可能性,就會大為降低,

屆時帶著養望有成的聲量,為黨籍候選人加持,才能達至正向的循環。

 

眼光真的得放遠,藍委擁有大砲性格,很好,

但請將砲火瞄準執政黨的施政缺失,而不是臉皮薄到一被打臉,

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將砲火對準自家人,那只會讓別人看笑話而已。

韓院長想當「公道伯」,就順從他的渴望吧!

唯有藉由中道路線,將其罷免仇恨值消弭,將其逐鹿中原的心鎖在立法院,

則國民黨未來要野望總統大位,才有那麼點曙光可見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