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談過戀愛的,多少或許都有類似的經驗:
偶然窺見愛人還完整保留著前任的物品,
總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對方還惦記著舊愛,
咸被「舊愛還是最美」的俗諺給約制,
進而衍生出一系列妒嫉的情緒,讓彼此的感情出現裂痕。
一切,或都是出於自信,
當明知對方正處於情傷的療癒期,情投意合之際,
不自覺的會自我膨脹似的,以為自己就是那帖解藥,
能夠拯救對方當前萎靡的境遇。
誠然,愛情總讓人沖昏了頭,
甜言蜜語,親暱互動的往來間,有著彼此就彷若有了全世界,
期間所存有著的階級,身份上的差異,一點都不重要,
而身旁眾人的殷殷告誡,霎時也成為阻礙真愛實現的絆腳石,
無法引領自我看清事實的本質。
直到涉入到對方的生活領域,
發覺與原初所構想的綺夢存在天壤之別,
箇中的不安情緒焉然而生,當初愛無所懼的憨勇,
轉瞬間成為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
心境轉折間的疲憊,可以想見。
然而,縱然外在環境再怎麼險峻,
再怎麼衝擊著個人愛相隨的心志,
只需愛人一句肯定的問候,一個理解的眼神,
仍舊得以支持著自我繼續走下去。
真正引致崩潰的時刻,或出現在前任的信物被揭露,
隨之而來一顰一笑的任何訊息一再被提及,
復以情人面對舊愛的記憶,屢屢展露躊躇難定的眼神,
自此將嚴重的衝擊最後一道心防,
從而認定對方肯定是餘情未了。
或許吧!人性總是不自覺地往壞的境遇發想,
那種逝去的,觸不可及的回憶必然堅不可摧的先入為主,
往往成為感情傾圮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弔詭的是,彼時初相識的那份自信的,那種以救世主之姿,
必然能拯救於情傷之人於水火之中的氣慨,何以又轉瞬消逝呢?
事實上,有沒有另種可能,
愛人之所以完整保留前任物品,
從而不期盼自己重蹈前任的各種覆轍,
或許不是出於念舊,反而是種恐懼的表徵。
因著前任帶給自己莫大的悲痛,
所謂用以懷念的信物,其實是「臥薪嘗膽」般的惕勵功能,
又禁止現任模仿前任的姿態,亦非希冀將最愛的身影留存心底,
而是不情願見到新歡再度成為自己往昔的夢魘。
倘若自己不明所以,儘將所有負面情緒加諸在對方身上,
則換得的回應,絕對不會是天長地久,淪為曾經擁有的慨歎。
愛情,其實與職場上的用人哲學,存有著87分像,
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愛的前提已確立,
則他過去如何、愛過哪些人、
心下是否仍猶有任何放不下的依戀,真有那麼重要麼?
不汲汲營營的攜手開創嶄新的未來,
反倒拘泥在痛苦沉疴的往昔,似又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