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人生遭遇幾多不如意,心下或總不免暗自嘀咕:
「倘若能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消除就好了。」
因著這樣的初衷,多少科幻電影涉入著如是情節的探討,
甚或實際研究場域中,還真有研發「忘憂丸」等片段刪除記憶的技術,
不為什麼,只希望圓滿人類小小的奢求。
然而,個人覺得,更值得探討的焦點,是在記憶刪除之後呢?
真的就能直臻極樂之境地?
很多時候,您或會發覺,這又陷落到所謂「咖啡館局內局外」的兩難情境:
近年來,品嚐咖啡蔚為風潮,
舉凡有志創業者,無不將開設一家文青咖啡館,當成是第一志願,
腦海中所幻想的場景,是潔淨如白的偌大空間中,
瀰漫著可可的馥郁香氣,隨手打著奶泡,揮灑出令人驚艷的拉花,
愜意的在MacBook跟前品嚐,宛若人間仙境。
但是,已經貴為咖啡店老闆的朋友,卻總是殷殷告誡著,千萬不要跳坑,
在計算出各種成本與收益的報表之後,您真的會哭著想逃離,
形成「局外人搶者進入,局內人忙著跳出」的弔詭。
人生的記憶,說穿了也是這麼回事。
記憶並非憑空出現,而是生命歷程的累積,而人哪有一路順遂的呢?
滿足了基本口慾,希冀有更多的物慾,生活豐足後,又難免飽暖思淫慾,
最終當原始本性亦無法帶給個人填補空虛,還得進階遁入到精神修為的境地。
換言之,不論您存在於哪個階級,記憶終究不會是全然美好的呈現。
但...糟糕的經驗就是負面的麼?
顯然未必,人生就是起伏難定,蹲下去是為了跳得更高,
除非自己喪失讓生命存續的意志,否則提攜自我的熱帶氣旋終將到來。
據此,倘若沒有人生低谷的鋪陳,哪能對比出巔峰的可貴呢,
享受成功的果實之所以甜美,
正也是立基在這樣的比較基礎上,才彌足珍貴。
舉個最淺顯的例子,或許就會更加明瞭。
人們總闡述著極樂世界的美好,認為成仙稱佛之後,
必能達到無憂無慮的境界,將忘憂視之為至高奢求,
畢竟人世間的貪瞋癡是如此苦痛難熬。
然而,端看不論是戲劇或神諭的故事,待在極樂世界真的好麼?
東方宗教頻頻有天上神明下凡體驗民膜的情節,
又西方也存在著亞當夏娃身處極樂伊甸園而不滿足的故事,
不正是告訴著我們,其實截然美好的世界,完全無憂的記憶,
根本也不如想像中美好,看著漫天神祇下凡間便流連忘返,
失去返回天庭的動力,就可以理解,
有愛有恨,情仇交織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去細細品味的珍饈佳餚。
換言之,我一點都不認為片段的抹去悲傷記憶,對人生是一種存續的動力,
那就像是個被設定的機器一般,儲存著種種片段式的美好,
單放各該橋段或許滋味尤佳,但卻難以與其人的生命歷程有所連結,
淪為像是局外人在觀賞他者的生活掠影,忘卻那是自我所生的故事。
「人生下來就是痛苦的」,
一旦存有如是的認知,歷程中所留存的美好,才會以甜美的滋味呈現,
一朝面臨衝擊襲來,頂多打回原形,
等待著他朝再起的浪潮,成為重新出發的動力。
倘若像電影那般,抹去了最痛苦的侵犯記憶,
卻無法消除真實發生過的痕跡,致使身體沒由來的心生膽怯與畏懼,
卻未知箇中緣由,那種資訊落差所引致的恐懼,
顯然遠大過記憶消逝的療癒,誘發更廣泛的待解問題。
套句當過兵的朋友都會援引的箴言:
「用千金買當兵記憶,我不賣;
但倘若有得選擇,打死也不會想去當兵。」
摻雜著酸甜苦辣的人生記憶,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