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1.JPG


對於一部在社會主流認知上已經「黑掉」的電影,

坦白說實在沒甚麼好評論的,畢竟再怎麼企求持平的論點,

終究還是流於主角個人國家認同、以及種種媚共傾中的批判。

不過,靜下心來沉澱一下,

拋開「劉亦菲支持港警暴行」、「劇終感謝新疆集中營管理單位」等非關電影的情節,

連同過往數不清的花木蘭劇作版本相比,有無產出更前衛的新意呢?

 

花木蘭的故事,說來很簡單,就是「代父從軍」。

不忍年邁父親因著家中無壯丁之故,在國家徵召下,必須徵集入伍,

為求讓父親安享晚年,於是佯裝成男丁從軍去,

本質上是出於對長輩的孝道,而無涉其他更為複雜的兩性議題。

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性別平權成為主流價值,

木蘭以女性之姿,蹈身以男性為主體的人設,無疑是彰顯女權價值的最佳典範,

於是故事的設定,也就逐漸朝向發揚女權思潮位移,同時為了做到不歧視,

過往曾以木蘭性別差異所設計的揶揄笑料,也因此降至最低,

或許少了點軍帳內的同袍互動趣味,但起到讓觀賞者都不致於不舒服,仍舊值得肯定。

 

除了女權色彩提升外,本片最大的突破點,在於將女權臻至善惡判準之上的境界。

端看木蘭與女巫之間,兩人同樣具備著凌駕男人世界的本事,

唯不同的,乃木蘭展現出宛若鳳凰般自由奔放,從來都沒有受到他者的束縛;

而女巫縱然千變萬化,看似擁有獨霸一方的能耐,

但始終還是得屈服在柔然的威權之下為虎作倀,

在與木蘭惺惺相惜之後,頓感自我境遇的悲哀,遂選擇縱身拯救木蘭,

看似成全了木蘭解救帝國的偉業,實際上則是讓自己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女巫的選擇,無疑提升了女權意識的高度,

使其重要性更甚於善惡的道德規範,身居在哪個陣營無關緊要,

沒有著女性所得以自由解放的渴望,一切都只是假的,

這是個人覺得本片尚且值得一提、與過往木蘭劇作所不同的新突破。

當然,相信有許多人會揶揄、認為女巫更該由劉亦菲來擔綱演出,

並且該為了捍衛香港人的自由人權,擋下暴君柔然所射的冷箭,

為港人捐軀才足堪慰藉。對此,我尊重。

 

對於劉亦菲的爭議,自己相對持平看待,

畢竟跟黃安之流的「背骨仔」不同,劉亦菲本來就是中國人,

即便已取得美籍,但心存愛國(或忠黨)之心、支持港警的鎮暴行為,

或只能說:很遺憾她沒能站在捍衛自由人權的陣營,無疑是助紂為虐的禮讚威權。

 

面對向中國輸誠表態一事,我的看法很簡單,就與惡的程度分級,

最可惡的,莫過於享盡台灣國民權利、卻舔共媚中的嘴臉,是哪些人就不一一點名;

其次,則是為了賺取中國廣大市場的利潤,

表態自己是中國人、希冀深化自我品牌中國價值的紅頂商人;

最後,才是為求生存、迫於無奈才勉強讚美中國的族群。

換言之,在廣泛的媚中大帽子下,事實上是有層次之別的,

諸種看似諂媚的臉譜下,究竟有無自己所論及的「無奈表態」,

或許是政府該去深究的重點,一昧無差別的鄙視,

逞的只是一時之快,而無助於找出真正的解方。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