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著車,偶然經過一條街道,
路旁豎著一個看板,是安養院的一則廣告,
這不禁讓我想起外公在生前的最後歲月....
當初外公罹患鼻咽癌,做了癌症化療之後,
想不到接踵而來的副作用更多,
最終只能換來氣切的命運,
成為每天都只能躺在病床上的人.
記得當時每次去看他,
其實他的意識是相當清楚的,
看見我,都會露出慈祥的笑容,
好像有好多話想說,
然氣切卻讓他甚麼都無法表達...
就這樣,約莫五年過去,外公也過世了,
五年來,甚麼話都沒有再說過............
有時候,我覺得當代對於活著的定義,
顯然存在著若干的爭議,
就醫學界而言,除非心臟停止跳動,
否則其人就還是活著的狀態,
雖然做為家屬的一份子,
必然都會希望醫生能夠搶救自己的家人至最後一刻,
但就當事人而言,顯然活著應該有著不一樣的認知,
當一個人還存在著多愁善感的思維,
但卻禁錮在一個無法表達情感的軀體內,
就像外公一樣,心中縱有千萬的情感想訴說,
然卻找不到任何得以傳達此情感的途徑,
這樣的狀態,是活著嗎?
又倘若空有著健康的身體,但內心的感動元素早已逝去,
不再對世間的七情六慾感到興趣,
這也不叫活著,比較確切的用語,該是"行屍走肉"才是.
那究竟怎麼樣才算活著呢?
我想,身體健健康康,
能夠與自己所關心,所牽掛的人們有所互動,
在互動中發自內心的開心,
才是活著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