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畫情人.JPG


儘管不是甚麼耗資大成本的鉅作,

但本片精確的道出了自己對於藝術始終的疑惑,

最大程度的揶揄著藝能評論圈的各種荒謬,

似乎也很難反駁如此一針見血的事實,

觀影後超級有感,堪稱個人年度的十大佳片。

 

近期適逢諾蘭強片「天能」(TENET)熱映中,

海量的影評產出,豐富了大眾對於該片一知半解的認知,

從遠古龐貝城薩特(SATOR)廣場的對稱石碑緣由、物理熵原理的科普、時間空間的逆反交錯…

內容包羅萬象,相信只要有耐心一一閱讀完畢,該片應不可能存在任何未盡清晰的魔鬼細節。

然而,就影評人而言,他們真的看懂了諾蘭所闡述的核心價值麼?

又或者影評所透露出來的,是自己對於該片的應然樣貌,

而非劇作本來面目,只是一種期待,而非抽絲剝繭的窺見真實。

 

我始終納悶的是,對比著鉅細靡遺的影評訊息,

看在執導的諾蘭眼中,究竟滋味是如何呢?

電影真像眾家影評人所言,應只有天上有的神作麼?

抑或當中有太多諾蘭自己都不曾想過的意涵,卻在經過評論之後才被捧上天呢?

對於創作者而言,一份過譽的評論,

會誘發個人深感抱歉的愧疚,

還是就此沾沾自喜的當自己是名導了呢?

顯然,藝能創作與評論之間,孰為主體或客體,甚至是互為主客,

攸關著當中的真誠與否,而多少為逐利應運而生的欺騙,亦是從中發生。

畢竟,相互捧上天,有錢大家賺,何樂而不為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藝術評論家詹姆士接受畫作掮客喬瑟夫的指派,

要其藉由佯裝訪問銷聲匿跡已久名畫家戴尼的機會,

趁機偷一幅畫作,並且放火燒掉畫廊,再透過獨家訪問的評論內容,

讓戴尼的唯一遺作得以水漲船高,藉以牟取暴利。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燒掉畫廊並非只是有心人的心機,

戴尼過往就曾有過燒掉個人畫室的紀錄,

此乃截因於不堪藝術評論各種未盡符合己意的評論,

讓他覺得畫作早不是自己所屬意的樣貌,索性全部燒毀。

又自從燒毀畫室之後,從此他不再以色彩入畫,

而是用水當墨,進行無字天書般的創作,

避免再讓評論者有絲毫錯解畫作的機會出現。

 

如此無厘頭的創作,讓詹姆士不免扼腕,

一張白紙是能評論個甚麼勁?

於是偷了一張背後由戴尼親簽的白紙畫作「焦橙邪說」

(其實名稱是揶揄評論圈的各種荒謬),

而後自己加油添醋的繪上色彩交差了事。

毫無意外的,戴尼的盛名、搭配上詹姆士一字千金的金口評論,

贗品登上了藝術殿堂之巔,端看著政商名流品頭論足畫作的精妙奧意,

甚或連結著各種學派的經典風格,坐實令人噴飯,

看似荒謬至極,卻是藝術社交的日常,

或許對他們而言,假來假去,負負得正,也就變得真實了吧!

由此足見藝術從來都只是工具,箇中的真善美不重要,

檯面下的種種立基於利害關係的社交勾當,無疑才是本體。

 

相信我,多少藝術創作者在構思發想的當下是何其純粹,

看不懂本就是正常的,截因於原創也不一定清楚自己在做啥。

(就像電影中的詹姆士,

   為完成任務隨手塗鴉,竟成為奠基大雅之堂的名畫)

基此,拋開為那些作品甄補意義的念頭吧!

恰如其分的評論,或會是相輔相成的進階養分,

然言過其實、甚或是構築在謊言之下的論據,創造出虛假的聲量,

對著作的當事人而言,

是種無形的創作壓力,自然也是變相的否定其人能耐的極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