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鈴.JPG

從『人』的觀點來看『鬼』,

毫無疑問的,是一種不可見、觸不可及的威脅,

您無從得知它們何時出現、期欲發動甚麼樣的攻擊,

於是乎當存在著鬼怪的疑慮時,底心下的那份恐懼,將始終揮之不去。

 

然而,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

人們始終相信的是,鬼怪的災厄不會無端降臨,

必然是因著某事的牽扯、乃至於對方希冀從顯靈的過程中,

透露出若干有意義的訊息。

換言之,即便鬼的行蹤飄忽不定,

但顯然它們的行為邏輯仍是可以預期的。

據此,多數鬼片的劇情鋪陳,皆會從偶發的神祕死亡事件出發,

繼而經過相關人士所透露的蛛絲馬跡,拼湊出鬼怪的緣由,

並促使完成其未竟的心願,送他們安心踏上奈何橋的彼岸。

坦白說,本片的情節亦不脫離前述的邏輯,

只是最終的結局很跳tone,令人覺得可惜。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故事講述眼睛大得嚇人的厲鬼白井,人們只要知悉其名,

就會遭遇到雙眼爆裂而亡的命運,在歷經幾宗慘劇之後,

某一名倖存著發現得以死裡逃生的解方,

就是正面的凝視而不轉移視線,白井很快的就會離開。

但偶發性的出現也不是辦法,

主角端紀於是在歸納白井出現的事件中,得出它的規律性。

原來只要讓更多的人知道白井這個名字,

儼然像是共同分攤風險的作法,

則它就會因著分身乏術,降低在每個人身上出現的頻率。

而要讓眾人知道白井,最直截了當的方法,

就是藉由劇中新聞記者的專文對外發布……

只可惜,最終在主角們懷抱著大愛的情況下,未能實現。

 

從故事提及民俗學者的敘述中,

白井似乎是戰爭下的產物,為了殲滅對手,

於是自冥界引來神秘力量,讓敵人只能夠蒙眼自處。

然而,相對不合邏輯的是,各式戰爭武器的研發,

尤其是類似心理戰的技法,

所訴求的,必然是洞悉人性的弱點,

藉以建基在人類無法跨越的鴻溝上,達到削弱對手勢力的目的。

但端看本片最終的破解之法,

透過將資訊分享出去、讓其他人也同受其害,

好換取大幅降低白井出現的頻率,

此種『將風險分攤出去,讓眾人集體承擔』的做法,

套用在『人性自私』的前提上,不正是相互契合麼?

順著人性走的恐懼,又怎能震攝世人呢?

 

觀賞日本鬼片這麼多年下來,深刻體會到取材的社會性趨向,

絕大多數的日本厲鬼,泰半幾乎都是有過霸凌經驗的女學生,

要不就是被遺忘的老人或孩子,充分反映著現實社會的景況。

本片中的白井,坦白說也呈現著當代社會的陌然性,

致使越是多人聚焦關注、則殺傷力就越形遞減,

某種程度彷彿在告訴我們:

對於社會黑暗角落中的陌生人,或許該多點關照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