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 香港官方預告片--YouTube
近年來香港流行起一股"兩個字"電影名稱的風潮,巧合的是,
以此規則命名的,大多是發人深省的社會寫實電影,是自己相當喜歡的電影典型.
這一部"控制"(Control),也是在閱讀網友們的電影介紹文章中得知,
由吳彥祖,姚晨,戴立忍,任達華等人領銜主演,
至於故事的鋪陳與寓意也都頗為深遠,確實是一部可看性相當高的劇情片.
先聊聊自己對於這部電影的感覺吧...
電影將時空設定在未來的城市,整部戲大多數的城市俯瞰遠景,泰半都是透過電腦動畫製成,
特效方面堪稱可直逼好萊塢的水平,將城市營造的頗有蝙蝠俠中的罪惡之城"高登市".
只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電影中儘管用了不少科技感十足的未來想像元素,
但在許多細節的面向,卻還是沿用著許多現下或過去的落伍道具,
或說有部分乃為了呈現出未來昔日的時空落差感,
但卻讓電影刻意所欲營造的未來願景,少了許多想像的空間.
畢竟,描繪未來的電影,焦點該著重在對未來事物的想像上,
因為那往往是許多科技產品最初發想的擘劃與濫觴.
(記得在史蒂芬史匹博執導的電影"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中,
阿湯哥在劇中所使用的一些科技產品,諸如觸控螢幕,懸浮視窗移動等虛構的科技,
最終都一一的在現實中研發成功了,而之所以會有著研發的初衷,
很大部分,也是受到了電影的啟發而來...)
電影故事乃改編自美國作家Jack Messitt的著作,
敘述一名保險經紀人馬克,因為在一場保險理賠的訴訟證詞中做了偽證,
被一名神秘人知悉之後,以此作為威脅他的把柄,要他拖運一批貨物進行交易;
在過程中,馬克不但遇到了同是遭到威脅的倒楣鬼,還巧遇了高中的初戀女友潔希,
但最終,交易貨物後的鉅額金錢卻不翼而飛,這讓貨主,也就是黑社會大哥泰哥相當惱怒,
他語帶恐嚇的要馬克交出那筆錢,並告訴他一個過去討債的案例,
案例中,他命令欠債者將老婆的手指給吃下去,殘忍之行徑,讓人不寒而慄...
沒想到的是,這個案例,卻是整個事件的關鍵,和馬克的遭遇,也有著非常巧妙的連結.
至於是怎麼樣的關聯性,在此就不透露了,以免影響到大家觀影的興緻.
扼要的小評本部電影,類似高潮迭起的劇情片,許多人在觀影之後,
總喜歡去找尋其中不盡合理的bug,以凸顯情節本身之虎頭蛇尾.
就這部電影來看,雖有幾處情節未能讓人有著信服的解釋,
但整體故事的邏輯性,個人的觀感還是相當棒的!!
看完這部電影後,第一個映入我腦中的意象,
是電影"蜘蛛人"中,彼得帕克自我體認到的英雄困境:
"無論你再擁有著甚麼樣的超能力,
敵人只要從你所愛的人下手,最終自己也得束手就擒",
所以,為了不讓愛人受苦,不讓自己有著顯而易見的弱點,唯一能夠選擇的,就是孤獨一生.
相仿的,在韓劇"幽靈"(Phantom)一劇中,裡頭多的是社會上位居要職的人,
遭受到背後影武者的唆使,讓他們代替自己進行一些為非作歹的事務,
其背後之所以得以控制眾人的原因,即在於掌控了那些人若干道德或法律上的把柄,
因此害怕親愛的家人們知悉之後,會傷心難過;抑或是在秘密公開之後,會在社會上身敗名裂,
讓他們甘於受制於把柄的要脅,以求得苟且偷安的機會.
一樣的概念,也運用在"控制"這部電影當中,
人阿...總是難免會犯著大大小小的錯誤,當這些錯誤被有心人掌握,
又自己擔心錯誤的秘密公開之後,會產生無可收拾的風暴之際,就讓對手有了足以操控您的機會.
是故,我認為"善的致命生在於"情"",因著心中太多的牽掛,太多情愫的糾結,
往往讓我們在面對自己的過錯之際,無法勇敢的選擇坦然面對,
而隱隱晦晦的結果,就是讓對手有可乘之機,藉由如是的痛點,
一而再,再而三的驅使與脅迫,使自己無法從錯誤的輪迴中跳脫出來.
那麼,當自我陷入如此遭受控制的情境之下,如何進行反制呢?
除了像韓劇"幽靈"(Phantom)的做法,選擇將秘密完全公開的手段之外,
其實更為釜底抽薪之計,則是在洞悉有心人士的心理狀態之後,進行反間計,讓自己能夠來個逆轉勝.
就自己的觀察,我認為"惡的罩門在於"疑"",因為罪惡之始,往往是出自於對他人的不信任之上,
是故,久而久之,當多疑成為一種習性之後,便成為自己根深蒂固的潛意識,無從更易;
這時候,不斷的透過情境的虛構,以及事實的杜撰,讓惡人信以為真,
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忠貞不二的夥伴時,就是他們自相殘殺的時刻到來了.
就像每每現實中的黑社會幫派之內,何以也經常性的會出現內鬥廝殺的原因,
即在於從惡之意念出發之人,表面上的和平,其實只是為了掩飾自己多疑的假象罷了,
一旦製造出彼此間的矛盾,將猜忌之心極大化的放大,則表象的平和將瞬間蕩然無存.
這是善人之於惡人的放大絕,也無疑的是"控制"這部電影最令人拍案叫絕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