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命監獄.JPG


以鑰匙為名,象徵著一種希望之光,

它是對自由的終極渴望,

也是希冀掙托國家機器用以箝制人民言論的一種反動衝擊。

電影跳脫傳統『監獄風雲』系列的官囚對抗戲碼,

一針見血的直接透過『鑰匙』作為隱喻,

在一次次的試錯過程累積對窗外陽光的嚮往,

從而在這樣的始終信念支持之下,

縱然最後關鍵的那把鑰匙沒能發揮作用,然憑藉著越獄的強烈心念,

相信縱然再堅若磐石的牢籠,或也難敵自由解放的歷史浪潮。

 

然而,對自由的渴望從何而來?

單單政治的意識型態足夠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端看劇中的鋪陳,當主角們因發送主張解除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入獄後,

接續直至電影的謝幕,就再也看不到絲毫關於政治訴求的橋段。

相反的,與多數越獄系列的劇集相仿,

終究會讓囚犯起心動念的渴望窗外藍天,

憑藉的…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牽掛。

 

在周潤發主演的『監獄風雲』中,

他本已是以監獄為家的老油條,但聽聞孩子生病的訊息,

不顧自己即將出獄、寧冒著加重刑期的風險越獄探親,讓人印象深刻。

本片亦有同樣的鋪陳,在典獄長打斷丹尼斯與兒子的探監對話,

箇中希冀擁抱孩子的念頭一湧而上,

成為其選擇堅定加入越獄行列的關鍵因素。

又或提姆不時拿起父母與女友的照片凝視,

也未曾看其再行閱讀甚麼政治典籍…

種種的訊息都告訴我們:

為自我所堅持的執念,而放棄身旁深愛著的家人,是多麼愚不可及,

或許轟轟烈烈的幹一番大事,可換得更大的生命榮耀,

但坦白說,擺在天平上的政治與親情之間,

孰輕孰重,或該有了明確的忖度了吧!

 

倒是讓自己感到有趣的是,在清一色的監獄電影中,

在人物角色的設定上,獄警總是以大反派的形象登場,

而囚犯、尤其是主角,不論是因著甚麼樣的罪名入獄

(有些是冤獄、有的則是誤殺、甚至有蓄意殺人者),

難免都會給予附加的正向光輝,

好似犯罪者總有著理直氣壯的正當性,面對著以國家社會為名的制裁,

展現出一副桀傲不遜的姿態,仿若對法律的壓迫發出不平之鳴。

誠然,或許是戲劇化使然,

官逼民反的戲碼總能激起影迷的熱烈沸騰,但從當中的演繹手法析之,

約略亦可窺見導演編劇對囚犯存有的憐憫之情,

無怪乎諸如廢死等法律議題,藝文界所抱持的總是對受迫者的浪漫情懷,

殊不知,真的不是任何囚犯都值得同情的,

甚或可以肯定的說,多數根本都是罪有應得。

 

回到電影的評論,

本片儘管從解除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歷史事件作為引子,

但主軸仍聚焦於囚犯渴望窺見窗外藍天的謀略,

對於政治議題上的著墨反而甚少。

從製作鑰匙作為貫串全片的因子,敘事明確,

復以緊湊、令人摒息的官囚攻心計,讓電影的娛樂性讓人激賞。

然而,真要說其可以超越監獄電影經典的『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恐怕還是略遜一籌,畢竟創新總有先來後到,渴望自由的嚮往,影迷早已有過,

如今重新喚醒昔日的感動,或說當中猶有甜美,但總不再浮現驚奇之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