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氣動物園.JPG

老店歇業,總令人感到不勝唏噓,

您或會從宣布結束營業的那一刻開始,

回顧自我過往與其交錯的點點滴滴,

想著多少是否憑藉一己之力,能夠力挽狂瀾的延續老店的生命。

諸此『斯德哥爾摩式』的心情不難理解,

但大家是否可曾思考過,當初老店何以會走上歇業一途的緣由呢?

 

 

以電影中的動物園為例,

當代人普遍不再認為將動物們齊聚一堂的喙養方式是合乎人道的,

自然對觀賞囚籠內的動物也就興趣缺缺,

復以娛樂趨勢的變遷、加上養育動物所需的龐大成本,

皆是引致動物園由盛轉衰的因素。

換言之,歇業的決定,乃經營者與消費者兩造間共同決定所引致,

只是呼應著時代的推移,著毋庸議,

若再存有任何的死裡掙扎之圖,恐也是徒勞無功。

 

既然當前產業已不合乎需求,強留下組織內原有的基層員工,

使其不時得面對有一餐沒一餐的擔憂,還不如就按照既有的勞動契約執行,

悉數給足資遣費並輔導轉職,都比賴在搖搖欲墜的事業單位強。

然而,諸此電影情節總是多了點社會主義式的關懷,

以老員工對於原單位割捨不掉的感情,訴諸於一種類似『情緒勒索』的方式,

抵制一切歇業的決定,也全然否定新單位所給予其就業上的轉職保障,

不惜任何成本、就是要保存舊有的全貌,

違背了最初的勞動契約,也導致新的開發案停滯不前。

這樣的焦土政策,真的合宜麼?

 

相信一般影迷的反應與我相仿,

對於惜情、宛若一家人的老員工們,存有著無限的同情。

但這樣的心境所呈現出來的,卻可說是對於社會契約制度的普遍不信任,

對資本主義來說,顛覆契約效力的做法,將使社會陷入崩解的危機當中。

電影特別以嫻熟法令的律師角色,投入到抵制動物園原址新開發案的情節,

某種程度是更加具挑戰當前契約體制的印象,

試圖突顯出體制本身所帶有的階級趨化,

不自覺的投射著『法律是為有錢人服務』的印象,透露對契約規則的失望。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不過呢,本片值得令人喝采的是,

儘管以老梗情節起始,但卻不走基層對抗高層的階級老路,

而是在兩造對立的氛圍當中,尋求共贏的解決之道。

選擇以更改原有渡假村的規劃上,增加生態動物園的區塊,

致使財團博得綠色企業的美譽,動物改以野生放養獲得自由,

而員工則能夠繼續發揮其專業,可謂之一舉數得。

端看當前台灣面對著環境保育與經濟開發之間的戰爭,

屢屢出現那種抵死不從的焦土策略,杜絕一切開發行為的零和思維,

是不是一種對各方的最適解答呢值得相關人等值得進一步省思。

 

本片取材新穎,情節幽默逗趣,

由真人扮演動物、開起動物園的故事,創造了更寬廣的戲劇想像。

當中也不乏注入新興科技的元素,

憑藉著一部無意間拍攝的『北極熊喝可樂』的短片,

上傳後風靡全國,讓門可羅雀的園區頓時成為觀光熱點,

多少也呼應了當前的網路潮流:

『會不會紅,從來都是沒有規則的。』

世界因著網路,逐漸走向了功能性的趨化,

本質為何已不再重要,只要能夠真實的娛樂到消費者,

縱然是隻假的北極熊,又何妨呢?

真與假的界線,早已模糊難辨…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