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勒索"一詞,近年來在解釋家庭關係中,蔚為風潮。
內涵不外乎認為家人之間,僅僅因為無形的血緣連結,
做為晚輩的,就必須有著服從與孝順的當然義務,
宛若一條羈絆著自己無法持續向前的枷鎖,
像是勒索般的箍住一己的人生,
時時讓人存有著掙托、自由翱翔的衝動。
親情之間,真的只有這樣嗎?
當老一輩的,嘴上說著:"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時。"
你心中所閃過的念頭,只有倚老賣老的不屑心態麼?
倘若是的話,那我為你感到悲哀,
因為您或從未試圖去理解長輩話語背後,
有著甚麼樣的隱藏意義,
從而也失去了吸收前人寶貴經驗的機會。
誠然,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所處的時空背景差異,
致使得他人走過的歲月軌跡,終究只會是個案,無法援引套用。
但是,無論如何,那總是父執輩們憑藉著血淚所換取而來的經驗,
一旦我們在人生的相同時刻中,面臨著相仿的抉擇當口,
則這樣的寶貴經驗,至少可以提供給我們少走一點冤枉路的功能,
只要願意敞開心胸的虛心聆聽,將家人間一點一滴的經驗聚沙成塔,
對於自我在面對未來人生的道路,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是否可曾想過:
為何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
家人們為何只與自己分享,而不相告於其他外人呢?
經驗是否真有其價值不談,分享的初衷,
純然是基於那份血緣之間的連結,
總是期盼著這個家族樹,能夠代代繁衍的根深蒂固、開枝散葉,
可以來得比其他任何樹都長得茂盛,正是其奧義之所在。
這份薪火相傳的立意,是何其自私,也必須是自私的,
那是專屬於血脈相承的特定人選,從來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附加。
當自己有幸孺慕在如此的親情關懷之中,該感到慶幸,
因為那象徵著家族的連結從未斷裂,
得以在前人走過披荊斬棘的道路上,持續暢行無阻的向前行。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係"怪物的孩子"導演細田守2018的最新力作,
入選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
故事敘述小君在妹妹"未來"出生之後,頓時失去了家人聚焦式的關心,
大家凡事都以妹妹為宗,忽略了曾經也是被捧在手心的小君感受,
這讓小君心中很不是滋味,備感著妹妹帶給自己的威脅,
因此多少對其懷抱著敵意。
不過,在歷經幾段回到過去的神遊歷程後,
小君從此有了不一樣的心境,去看待周遭人的對待:
*對於母親責備其不收玩具一事,他不再有怨,
因為他理解那是為了不讓他遭受與母親自己當年同樣的責難,
是希冀他少走些冤枉路的良善提醒;
*對於父親放手讓他自己學習自行車,他甚能理解,
乃期盼著自己能夠在摸索過程中,在失敗中記取教訓,
從而淬鍊出不凡的大無畏勇氣。
*對於自己遭受父母冷落的境遇,
在洞悉家中寵物裕子的內心世界後,
深知自己也曾是被聚焦關注的對象,僅僅只是因著新成員的到來,
需要付諸更多的心力來使之適應,這才有了備受冷落之感。
*對於妹妹未來是否仍存在著敵意,經過患難見真情的考驗後,
小君終究體悟到,親情之間是不需要理由的,
未來是妹妹,自己就該義無反顧的保護她,
箇中關係無法驗證,但卻堅實的存在著。
電影透過讓小君穿越至過去、直接感受著前人經歷的演繹,
來體悟長輩們所期欲灌輸的人生道理。
回歸到現實,
不是與前輩頻頻以自身過往經驗來教導孩子們,
是大致相仿的麼?
換言之,倘若您能夠為電影刻劃的情節所感動,
何以面對著父母的說教,總是顯現出何其不耐的態度呢?
相信只要願意靜下心來聆聽,家人們口中所傳授的經驗,
終究還是會有所深刻領悟之處吧!
本片絕對是論述家庭關係僅見的佳作,
不僅僅是身為大寶的孩子們必看的動畫,
同時做為父母的,從中亦能心有戚戚焉的潸然淚下,
對於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有著莫大的助益。
最後,援引片中的某個情境,為本片做最佳的註解:
"如果那時候,太爺爺沒有從戰場中拼命的游回來...
如果太奶奶在求婚的賽跑中,沒有故意放慢腳步等待...
我們之間就不會有甚麼連結了!
正因為有許多點滴微不足道的小事,彼此匯聚在一起,
才有了我們當下的樣子。"
面對著血緣如此微妙的蝴蝶效應,
試問我們能不以謙卑的態度,報以最真摯的禮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