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敵.JPG

感情出軌的戲碼,最精彩之處,不在於炙熱男女間的床第情事,

而是在於當事人如何在舊愛與新歡之間進行天人交戰的抉擇

(嗯!如果真會陷入掙扎的話,一般的情況多是喜新厭舊居多…)

畢竟,一方曾經真摯愛過,另方則正在衝擊一己的心扉,

該如何選,著實是項艱鉅的人生試煉。

  

從過往的戲劇或文學中,不難發現,

捨舊迎新的選擇,往往容易獲得愛情面向上的激賞,

認為其是忠於自我內心的渴望,不矯揉造作的選擇服從個人心中的欲求,

不拘泥在傳統道德對於感情的約束,儼然是一種自由解放的表現。

但是,弔詭之處在於,舊愛真的那麼容易割捨麼?

試著回想一下,我們一般是如何去形容前任的呢?

撇開惡劣拋棄或暴力相向的不論,彼此分手的理由,

往往不外乎『感覺淡了』、『彼此就像家人一樣,提不起愛情的慾望』,

這些堂而皇之的理由,聽在『被分手』的對象耳中,

顯得格外刺耳,因為顯然對方根本沒有確實理解『家人』關係的奧妙。

  

家人,剪不斷理還亂,然而,在關係乃血緣予以確定的前提下,

彼此如膠似漆也好,幾近惡言相向也罷,

回過頭來,您依舊無法不去肯認這樣的親暱關係。

換言之,親情根本是一種無法割捨的千縷絲,

縱然從此不再相見,或許在內心深處中,

仍舊不時會受到該種聲音的呼喚,

讓您每當想起,總難免還是會隱隱作痛。

基此,本片所給出的結局,個人是頗為稱許的,

它一反常道的不去褒揚自由戀愛的無上價值,

反而回歸到捍衛老夫老妻的家人關係基調,

這或許是每個在面對到情人感情出軌的人們,

心中所始終不二的渴望吧!

與其說是迷途知返,

倒不如說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蹊徑更為貼切吧!

 

更為衍生的觀之,在政治的領域中,

何以每當兩岸關係被定位為『兄弟之邦』、『兩岸一家親』之際,

會令人有諸多的反感與憂慮,相信道理也是相同的。

兩岸若是情侶,則關係還更好處理一些,

畢竟合則來、不合則去;

但倘若一旦相互間成為血濃於水的家人關係,

則不論對方如何不仁不義,立基在兄友弟恭的道德基礎上,

卻都得逆來順受的承擔,根本沒有跳脫的解方。

當代台灣年輕人之所以對一家親的關係棄之如敝屣,

箇中原因,再明瞭不過了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