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你知道棄屍是重罪嗎?"
疑犯:"這哪裡是遺棄,
我只是把被拋棄的東西撿回來而已,
真正拋棄她的,另有其人吧!"
------------------------------------------
警方:"妳知道孩子都是需要母親的嗎?"
疑犯:"只有母親自己這麼想吧!
把孩子生下來就是母親嗎?"
警方:"但不生下來就成不了母親,
妳是因為自己無法生育才誘拐她的嗎?"
-----------------------------------------
以上所節錄的兩段對白,我認為是全片的核心論辯所在:
法律規定,逕自埋藏無名屍乃觸犯棄屍罪,
但卻沒能釐清,那具無名屍生前,是否早已被家人所拋棄,
妥善料理後事的陌生人,竟反成為遺棄罪嫌的主謀,是否本末倒置?
(電影當中的"拋棄",顯然存在著雙重意涵:
除了表象被究責的棄屍行徑外,更深層的,
是隱喻的劇中主角們遭到社會遺棄的"邊緣人"身分:
社會總是將邊緣人的形成,視之為理所當然,
認為其乃是當事人不努力生活才引致的結果;
卻從來未曾質疑過,是否當下所既有的社會制度出了問題,
才導致邊緣人現象浮上檯面。
這種"檢討被害者,漠視加害制度存在沉疴弊病"的情境,
與加諸棄屍罪嫌於有愛的主角身上,幾乎是如出一轍的顢頇。)
又倫理觀念告訴我們:生下自己的那個人,叫做母親;
從來不去質疑當母親根本全然漠視自己的生活所需之際,又該何解呢?
假若當下有個陌生人,一如倫理規範所描繪的母親印象,
那般慈愛的對自己呵護備至,則那個人,我是否也可以喚她一聲媽媽呢?
顯然,從一個家庭的組成結構析之,血緣與關愛,兩項元素缺一不可。
在往昔道德體系尚且強烈約束個人行為的時代,
從血緣連帶的產生關愛,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無庸置疑的事實,
是故咸將家庭構成等同於血緣連結,而忘卻了同等重要的關愛。
如今,隨著時代的演進,親情倫理關係從緊密到疏離,
家人之間的關愛,早已不復存在,
留下來的,僅僅是血緣族譜中的那點關係;
這種表象下的假面家庭,真還符合倫理體系規範中的家庭定義嗎?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正是抓住了這個堪稱為現代化下的文明病,
在傳統家庭關係逐漸走向式微之際,以極端案例為主題,
期欲重新帶給大眾一個反思的空間,
一個重新將關愛再次引領回家的機會。
假若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人,
彼此間在相互關愛的連結下聚合在同一個屋簷下,
則這群人,可以是個堪比血緣的家庭嗎?
端看著電影的演繹,答案是肯定的,
一幅眾人在海灘嬉戲的畫面,彼此間所流露的情感,
展現著當代人所渴求不及的親情摯愛,
這不該是家人間才會存在的關係麼?
然而,無奈的是,縱然相互間的感情再怎麼深厚,
缺乏著血緣關係的保障,
終究讓這種甜蜜只能是短暫的存在。
當這種悖離著倫理體系的不正當連結被揭露,
在涉入了金錢物質與愛恨情仇的想像後,
讓真摯的親情,轉瞬間可以被解讀為各種惡意:
*拿了錢收留孩子,就代表貪財,而不會是為孩子的生計煩惱...
*帶走孩子,被解讀為自己無法生育所做出的復仇誘拐舉措,
未曾想過是基於不忍之心而悉心照顧...
*知情不報的藏屍,只認定觸犯棄屍罪,
卻不做希冀讓死去的家人亦能繼續同在的解釋...
*教導小孩偷竊,並不是想著組織一個竊盜集團,
而是自己只會這項技能,已然全數無保留的傾囊相授...
社會中的邊緣人,之所以陷落到如此不堪的境遇,
正是因為既有道德與法律體系,
總是先以自我的身分特徵切入,
進而做出其人善意或惡意的推論。
相同的行為,背後則可能隱藏著多重的動機,
罔顧真實動機的推敲,
逕自的以世俗眼光來看待邊緣人的作為,
縱然其體現了人性中最聖潔的光暉,
在社會的解讀下,亦可能淪為最醜陋的惡行。
是無奈,也是無法逆轉的輪迴...
一如電影中的小男孩祥太,
即便其位處在邊緣人的家庭中,
但在逐漸成長的歷程,
卻免不了一步步的接受著社會化的演變,
讓自己逐漸有了利基在道德與法律之下的是非善惡,
從而不再認為偷竊是一種善行,
不再希冀透過這樣的行徑,來改善周遭親人的境遇。
於是,他選擇主動放棄這樣的生活,
希冀重新回歸到常規之下成長,
即便那裡曾有過美好的回憶,
卻仍舊不足以令他多加停留,足見良序社會下的規範,
對於個人而言,終究還是具有最強而有力的約束力。
坦白說,本片堪稱為倫理道德重開機的經典劇作,
榮獲第71屆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乃實至名歸。
但比較可惜的是,相關人等之間不存在血緣關係的真相太早揭露,
引致於當後期謎底掀開之際,少了一點當頭棒喝的震撼,
倘若能夠將真相押後公開,在一行人海灘溫馨的全家出遊後揭曉,
相信箇中所帶來的後座力,應該會更加的強大。
另外,人際間的真情流露,
能否凌駕於血緣、甚至於是倫理道德之上,
其實亦可以在劇中引發省思:
電影中,祥太在進入青春期後,對於異性開始產生好奇,
頻頻不自覺的窺看他該稱之為阿姨的亞紀;
如果情感是可以超越倫理,則應可在奶奶初枝逝去之後,
讓整個虛構的家庭關係解體,
設計出祥太與亞紀之間產生準亂倫關係的橋段,
藉此引發強調道德一派的反思:
究竟在毫無血緣關係的"多元成家"當中,
是否需要存在類似於血緣的倫理觀呢?
抑或者只要彼此有了愛,沒甚麼不可以的呢?
相信在未來,這會是個道德演化中的核心命題,
關乎的,是倫理究竟會走向式微?抑或賦歸再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