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殘酷,不在於戰場上的無情,
而是國家與個人所想的不一樣,導致了不幸際遇的命定。
就國家而言,對待著諸如暗殺希特勒這般的英雄,
他們永遠不會、也不認為需要記得其人真確的名字,
也絲毫不在乎任務進行的過程,
只需要在事成之後,記錄下論功行賞的功績,
宛若大數據資料庫一般,先行歸檔儲存,
等待著下一回再次遭逢重大危機時,再行提存取用。
換言之,所有的災難事件,
都只是用以工具化去檢測士兵的技能而已,
國家從不在乎任務執行過程的細節,
基此,無論是輕易的在戰場中射殺無名小卒,
抑或是歷經重重難關暗殺大人物,
歷程不重要,他們在乎的只是結果,
好讓他們有跡可循,作為投入下一場災難消弭的依據。
但顯然國家如此表象化的功利思維,
看在了前線士兵的眼中,顯得是何等的殘酷阿!
相對的,在士兵的心裡面,
或許實質的功勳回饋,霎時看似是種救贖,
但其所真正失去的,又豈止是獎章所得以彌補的呢?
面對著被需與親人離異、
面對著愛人想愛卻又不敢愛的惆悵、
面對著生死攸關的死亡恐懼...
這些不被在乎的細節,
卻是士兵們歷歷在目、恍如昨日般的烙痕,難以抹滅。
對遲暮之年的老兵而言,心境上是何其矛盾的:
一方面,他們期待著被遺忘,
期待著從國家的資料庫中被移除,
藉以避免再被用作處理下一場災難的工具,
讓往昔的痛楚,在行動當中一一復歸。
相反的,他們底心下又希冀可以憶及,
畢竟苦痛下所掩蓋著的歲月,是自己僅有過的點滴甜蜜,
那往往是乘載著自己走過生無可戀的記憶,
一個不再能夠觸及、卻又不願忘記的親暱。
顯然,在國家與個人之間,在遺忘與憶及的折衝,
該怎麼取捨,著實考驗著凋零老兵對於人生的大智慧。
本片的取材相當特別,
透過跳tone的將二戰魔頭希特勒與鄉野猛獸大腳怪的結合,
看似毫不搭嘎的兩碼事,象徵著國家眼中的災難並無差異,
娓娓道出國家對於戰功彪炳老兵工具化思維下的無情。
並循著老兵記憶下的軌跡,體認到無論戰爭是勝或敗,
最終在人生的道路上,卻永遠註定了輸家的命格,
畢竟過程中所喪失的,是窮其一生所輸不起的摯愛。
電影儘管有那麼點陰鬱無趣,但人物的刻畫精準到位,
確實營造出"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的寂寥,
也同時見證著戰場總是無情的斑斑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