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序社會中的兩大重要支柱:道德與法律的價值規範,
前者經常由宗教代司其職,後者則掌控在警政體系,
而一個被認為是正常社會的運行機制,
乃先行藉由宗教的教化力量,
確保人民依循著法律所該奉行的規範處世;
多數民眾基本上會安於宗教訴求下的良善初衷,
少數若有悖離者,再接續由警政司法單位的力量,
進行第二道亡羊補牢的機制,
藉以確保良序社會的萬無一失,
無致於出現破口潰堤的危機。
然而,或許兩大價值體系帶給人們過於安定的印象,
往往使人忘卻去質疑體系下的各項組成因子,
是否真的那麼符合著無私的公義麼?
隨著資訊透明化時代的到來,
當更多過去宛若黑盒子般的神秘面紗揭開後,
不乏有越來越多民眾對於各該體系做出監督與批判的行為;
但這一切的質疑,
最終卻往往在一個更大陳義的集體自我欺騙當中,
屢屢遭到河蟹與瓦解,致使明確且醜陋的缺陷,
終究沒能被揭發,無疾而終。
多數民眾所抱持的觀點,認為以不變應萬變,
總是不經意想像著良序社會解構後的重新組成,
是多麼恐怖的無政府情境,
據此寧可說服自己,持續選擇沉默,
讓既有堪用的價值體系得以存續,
而當中若有犧牲者,或也只能視之為必要的維運成本。
於是乎,正是基於大眾的鴕鳥心態,
讓道德與法律體系往往能夠在聖潔的光環圍繞中,
遂行著悖離公義的情事,並在社會集體沉默之下,繼續隻手遮天。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一名甫喪母的小男孩勞倫斯,
在母親的喪禮中忽然驚聲尖叫、胡言亂語,
其後又不經意的說出"朱莉"這個他從未聽聞過的人名,
讓眾人大感訝異,因為"朱莉"的失蹤事件,
是當地人最不願意去憶及的懸案。
透過心理醫師的評估,
認為應屬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一種病徵,
但做父親的雷並不這麼認為,
循著勞倫斯所提供的線索進行追查,
才揭發懸案背後被刻意隱瞞的真相,
那是一項來自於神父與警察間相互包庇的醜聞。
儘管電影未能明確敘明案件的全貌,
但從蛛絲馬跡中推敲,應是朱莉在向神父頻頻告解的過程中,
相互之間產生了曖昧的情愫,有了一段不被允許的戀情。
在遭到朱莉父親的反對後,或許揚言向大眾揭發此事,
神父於是安排朱莉離開小鎮,但朱莉不願服從折返後,
兩人發生爭執,神父在扭打過程中,錯手將其殺害。
好巧不巧,神父恰好是當地警長的親戚,
在於私偏袒自家人、於公擔憂宗教瓦解對小鎮的衝擊,
讓警長選擇了包庇,讓該起事件也就因此成為懸案。
讓人感到有趣的是,不論是電影劇情或現實生活中,
諸如牧師神父、乃至於和尚尼姑出包的案件,根本多不勝數。
這些口中唸唸有詞、滿口仁義道德的修行者,
輕則悖離戒律,重則做出強制性侵、令人髮指的舉措,
簡直就是俗話"一手唸經,一手摸乳"的最佳實踐者。
這種宗教下的傳道者,
真能夠廣為人們所信服,作為道德規則的典範麼?
不禁讓我想到頗為適切的例子:
天主教或基督教對於同性戀的批判,
當中會以同性戀者無法生育為由,
來論證其愛情是反自然的荒謬情事。
但支持同性戀的陣營,則會以神父也無法生兒育女為由,
來反駁該項說法,認為倘若按此標準,
則神父的修行之路,同樣也是反自然、反神諭的行徑。
確實,如果說愛情本來就存在於人性當中,
則刻意規定其不得擁有婚姻與子女的作法,
無異於就是違反人性。
無怪乎會有那麼多神父戀童性侵事件出現,
想必那是在極度壓抑自我感情之後,
所做出的毀滅性般的反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