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死的夜晚.JPG

良序社會中的兩大重要支柱:道德與法律的價值規範,

前者經常由宗教代司其職,後者則掌控在警政體系,

而一個被認為是正常社會的運行機制,

乃先行藉由宗教的教化力量,

確保人民依循著法律所該奉行的規範處世;

多數民眾基本上會安於宗教訴求下的良善初衷,

少數若有悖離者,再接續由警政司法單位的力量,

進行第二道亡羊補牢的機制,

藉以確保良序社會的萬無一失,

無致於出現破口潰堤的危機。

 

然而,或許兩大價值體系帶給人們過於安定的印象,

往往使人忘卻去質疑體系下的各項組成因子,

是否真的那麼符合著無私的公義麼?

隨著資訊透明化時代的到來,

當更多過去宛若黑盒子般的神秘面紗揭開後,

不乏有越來越多民眾對於各該體系做出監督與批判的行為;

但這一切的質疑,

最終卻往往在一個更大陳義的集體自我欺騙當中,

屢屢遭到河蟹與瓦解,致使明確且醜陋的缺陷,

終究沒能被揭發,無疾而終。

 

多數民眾所抱持的觀點,認為以不變應萬變,

總是不經意想像著良序社會解構後的重新組成,

是多麼恐怖的無政府情境,

據此寧可說服自己,持續選擇沉默,

讓既有堪用的價值體系得以存續,

而當中若有犧牲者,或也只能視之為必要的維運成本。

於是乎,正是基於大眾的鴕鳥心態,

讓道德與法律體系往往能夠在聖潔的光環圍繞中,

遂行著悖離公義的情事,並在社會集體沉默之下,繼續隻手遮天。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一名甫喪母的小男孩勞倫斯,

在母親的喪禮中忽然驚聲尖叫、胡言亂語,

其後又不經意的說出"朱莉"這個他從未聽聞過的人名,

讓眾人大感訝異,因為"朱莉"的失蹤事件,

是當地人最不願意去憶及的懸案。

透過心理醫師的評估,

認為應屬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一種病徵,

但做父親的雷並不這麼認為,

循著勞倫斯所提供的線索進行追查,

才揭發懸案背後被刻意隱瞞的真相,

那是一項來自於神父與警察間相互包庇的醜聞。

 

儘管電影未能明確敘明案件的全貌,

但從蛛絲馬跡中推敲,應是朱莉在向神父頻頻告解的過程中,

相互之間產生了曖昧的情愫,有了一段不被允許的戀情。

在遭到朱莉父親的反對後,或許揚言向大眾揭發此事,

神父於是安排朱莉離開小鎮,但朱莉不願服從折返後,

兩人發生爭執,神父在扭打過程中,錯手將其殺害。

好巧不巧,神父恰好是當地警長的親戚,

在於私偏袒自家人、於公擔憂宗教瓦解對小鎮的衝擊,

讓警長選擇了包庇,讓該起事件也就因此成為懸案。

 

讓人感到有趣的是,不論是電影劇情或現實生活中,

諸如牧師神父、乃至於和尚尼姑出包的案件,根本多不勝數。

這些口中唸唸有詞、滿口仁義道德的修行者,

輕則悖離戒律,重則做出強制性侵、令人髮指的舉措,

簡直就是俗話"一手唸經,一手摸乳"的最佳實踐者。

這種宗教下的傳道者,

真能夠廣為人們所信服,作為道德規則的典範麼?

 

不禁讓我想到頗為適切的例子:

天主教或基督教對於同性戀的批判,

當中會以同性戀者無法生育為由,

來論證其愛情是反自然的荒謬情事。

但支持同性戀的陣營,則會以神父也無法生兒育女為由,

來反駁該項說法,認為倘若按此標準,

則神父的修行之路,同樣也是反自然、反神諭的行徑。

確實,如果說愛情本來就存在於人性當中,

則刻意規定其不得擁有婚姻與子女的作法,

無異於就是違反人性。

無怪乎會有那麼多神父戀童性侵事件出現,

想必那是在極度壓抑自我感情之後,

所做出的毀滅性般的反動吧!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