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擅長拍攝改編自小說漫畫的青春校園純愛電影,
基本上就同台灣少女夢幻小說的"總裁系列"一般,
總是浪漫唯美風、相仿的場景、人物設定的相似、
以及所植入的意象也大抵一致。
換言之,類似的作品,似乎端看其中的任何一部,
就可以揣摩出劇集所設定的發展公式。
然而,讓人倍感困惑的是,
當世界變遷如此之迅速,
當天涯若比鄰不再只是虛擬的意象,
而是實際的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則何以類似的劇作,泰半依舊活在遠古時代,
始終繞著綺麗幻想的小圈圈打轉,
未能體現時局的變遷,而有著與時俱進的轉折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南波敦子的同名漫畫,
敘述就讀東京女校的高中生理緒,
心中滿懷著邂逅愛情的幻想,卻從未有過戀愛經驗。
在暑假期間來到鄉下上湖村的外婆家,
偶遇在外婆店內打工、家中經營小酒館的吟藏。
吟藏顯然符合著理緒幻想中的情人典型,
很快的便陷入愛情漩渦,主動向吟藏表白。
但吟藏即便對於東京存有著憧憬,
自己亦期待著能夠赴大都市學習設計,
卻礙於需要繼承家業,無法離開上湖村,
因此無法接受暑假結束後即將離去的理緒情意。
就在雙方這般的曖昧情愫之下,
彼此儘管都明瞭,這段愛情存在著賞味期,
但卻都相當有默契的忽視之,
盡情的享受這難得的30日戀曲。
最終,暑假進入尾聲,
理緒沒有戀棧的、按計畫回到東京上學;
而吟藏也無法抑制對理緒的思念,
以及心下對追求設計知識的渴望,
決定跟隨理緒的腳步,
來到東京,讓雙方得以再續前緣。
參見以上的劇情,大抵上應該不出您的意料吧!
類似涉及到都市鄉村兩極化的電影,
總是不免將都市設定為正向發達,而鄉村係屬負面落伍。
好似前進都市發展才是有前途的正解,
留在鄉下只能是無奈下的選擇,多半是為了繼承家庭的職人精神。
或許,在過往都市化逐漸崛起的彼時,
這樣的觀點確實無誤,
畢竟任何人都希冀追求更好更優渥的生活條件,
又都市所能夠提供的物質與薪資,確實都要更勝於鄉村。
然而,在當代都市神話一一遭到解構,
種種高汙染高壓力高房價的弊病接踵而來之際,
人們夢想中的理想生活,早已不再拘泥於金錢物質因素,
而是廣泛的希冀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一種適性的平衡發展。
基此,假若能夠在鄉間的觀光勝地開設一家特色小店,
相較於兢兢業業的在都市當個領死薪水的上班族,
試問哪一個選擇會更令人欣羨呢?
顯然,在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中,
城鄉之間的資訊落差早已迅速的齊等,
從來就不再存在著鄉下人就比較迂腐守舊的刻板印象,
餘下來的,就只剩下個人生活型態的選擇而已。
當然,本作的結局,或許多少跟上了與時俱進的腳步,
讓吟藏前來東京學習設計的目的,
是為了將來學成之後,可以回到上湖村拓展當地觀光,
頗有種以鄉村為體,都市為用的衡平意涵。
但不免令人質疑的是,
就觀光價值而言,保存舊的遠大過創造新的。
徒然的將最新設計概念運用在傳統地區的結果,
將致使當地原有的觀光特色盡失,真會是在地人想要的麼?
(就好似台灣現階段的觀光老街一般,在罐頭造鎮的概念下,
幾乎每個地方的老街都何其相仿,
賣的小吃也不再具有當地文化特色,
成為純商業化的營運模式,真的比較好嗎?)
最後發個小牢騷,愛情故事中,總會有個像萬里香這樣的角色,
與男主角吟藏從小青梅竹馬,一直被認定為是未來的媳婦,
始終默默的守護在男主角的身旁。
但這樣的人,通常都只能作為備胎的角色,
真正的天命之選,
一定都是展現著遇拒還迎、卻看似天真的女主角。
兩相比較,難道愛情真的這麼需要新鮮感嗎?
當這樣的人物設定成為萬年老梗,
某種程度也不禁令人感慨:
這個世界總是喜新厭舊,對舊人的對待,如此的輕率隨意,
難道默默守護著對方、深愛著對方的癡情中人,
該獲得的,盡是如此漠然的待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