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遭逢史無前例的大挫敗,從兩年前的榮景急轉直下,

面對當前窘困的境遇,致使黨內年輕世代籲求徹底檢討的聲浪四起,

頗有期欲起而代之的接棒意味濃厚。

其中,又以由黨內政治幕僚群所組成的『青年民主回防陣線』(簡稱『青回陣』)、

以及有意挑戰台南第二選區立委補選的『最強村姑』,頻頻引發檯面上的議論。

筆者所希冀理解的是,政治需要新血的投入,這點無庸置疑;

然而,世代交替的契機,

以及接棒人選是否秉賦了無縫接軌的能力,著實就顯得相當重要。

畢竟,民進黨歷經敗選過後,在療傷期間,

倘若未能體現讓人民願意重新相信民進黨的新氣象,

僅僅流於黨內世代間的內戰,縱使完成了所謂『年輕人當政』,

恐也只是引致強出頭的災難而已。

 

端看兩者所提出的主張:

首先,『青回陣』所倡議的是路線修正,

循著韓國瑜市長崛起的軌跡,訴求著『經濟100分,政治0分』的經濟至上論述;

期盼黨內從此揚棄人民普遍無感的意識型態,

將焦點重新拉回庶民所心心念念的生活日常,

讓政策回歸走入百姓的心坎裡,藉以讓大家看見民進黨浴火重生後的蛻變。

對於青回陣的路線認知,我沒有太多的評論,

唯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在拚經濟的旗幟下不流於人民至上的民粹思維,

又黨內的核心價值怎麼與主流民意間取得調和,

讓民意與黨意間取得衡平,將是未來持續論述的焦點。

但無論如何,提出路線修正的主張,本身便值得肯定,

象徵著年輕世代對於黨的改造,是有其具體藍圖擘劃的願景。

縱觀民進黨發展的沿革,

不正是歷經美麗島、律師世代、野百合學運、乃至於太陽花運動,

一步步的路線修正調整,才取得人民所付託的重責大任。

換言之,路線修正誘發的是黨進一步成長的養分,

用大鳴大放的態度做政策論述的爭辯,將有助於黨的持續深化改造。

 

其次,希冀爭取立委補選出線的『最強村姑』

以世代交替為訴求,期盼黨在敗選之後,

應思考即刻讓年輕人上場救援的籲求。

然而,檢視其一連串所提出的見解,

從效法韓國瑜、還我七天假、到支持賴清德選總統,

或許表現出年輕人敢衝直言的特徵,

但卻絲毫無法勾勒出其對於國家大政的願景所在,

有的僅僅是依循著全民調初選規則的斧鑿痕跡而已。

『青回陣』回歸生活政治的路線論述相比,

不像是一種檢討省思的呼籲,

反倒流於爭取初選出線的選戰伎倆,著實讓改革的籲求打了折扣。

再則,縱使黨內確實到了需要進行世代交替的當口,

在接棒人選的擇定上,

僅僅憑著護照上寫著台灣字樣獲得感召的特質,就足夠了麼?

 

我們不妨以九合一大選為例,縱然民進黨在整體上遭受挫敗,

但在青年參政、世代交替的面向,卻有著不小的斬獲。

首次當選地方議員的幾位後起之秀

黃守達曾參與太陽花學運歷任市議員助理與民進黨青發部主任

張之豪為總統府文稿小組成員

吳沛憶則為前民進黨中央黨部發言人

戴瑋姍過去擔任立法院國會助理

年紀雖輕,但卻已秉賦著一身歷練成果,

才有機會在黨陷入低迷之際,依然在選戰中脫穎而出。

所憑藉的,絕對不是血氣方剛的逞一時之勇,

而是在做足準備之後,等待著機會順勢接棒。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政治工作者亦然;

白紙或許帶給選民某種願景的期待,

但白紙的背後,亦可能是一片空白讓人們看不到未來的方向。

相反的,接受過政治歷練者,絕對不是如批評所言塗得亂七八糟

而是提供選民一條有跡可循的路徑,

得以清楚知悉其人過往所努力走過的軌跡,藉以作為投票的依據。

換言之,援引戴瑋姍議員在競選時所提出的標語『不只是年輕』,

世代交替所必須秉賦的特質,真的不能只是年輕,

在尚未具有任何政治歷練背景、讓人摸不清適任與否的情況下,

如何去說服廣大民眾重新回到支持民進黨的行列中,恐怕更是緣木求魚吧!

 

相較於過去咸以不沾鍋來形容政治人物,我更偏好用鑄鐵鍋來界定之

相信使用過鑄鐵鍋的人都相當清楚其需要『養鍋』的特質。

由於是生鐵鑄造,在尚未完成養鍋之前,

因著表面沒有油脂覆蓋,非但烹煮過程會沾鍋,

同時也容易產生鏽蝕的情況,使用起來相當不便。

唯有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煮食,讓油脂均勻的包覆鍋身後,

才能真正的展現其好使的優點。

政治人物,不也是如此麼?

毫無歷練的新手,就像是尚未養鍋的新鍋,

只怕在還沒正式烹飪之前,就先銹蝕報銷了,真能足堪大任嗎?

世代交替或許在所當然,但適才適所才是百姓之福,

徒然為交替而交替、讓年輕人趕鴨子上架的結果,

會是人民真正想要的嗎?至少我不認為是。

 

*本文同步刊登於新頭殼"讀者投書":

     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55674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